杭州是中国生产折扇的名邑,自古以来便有“杭州雅扇”之美誉。人们在观赏西湖美景的同时,大都希望拥有一把王星记扇子以作纪念。来杭的中外宾朋,也都有参观“王星记”的雅兴。每当中外贵宾光临,厂里必定安排工人现场表演制作工艺。1979年,西哈努克来杭州访问时,便参观了王星记扇厂。当时,技术高超的孙亚青奉命为亲王露了一手。许多年来,孙亚青到底为多少来宾作过表演,她根本记不清了。
孙亚青这个“姑娘儿”进步得快,因为她把握了业余的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孙亚青自费走进长征业余学校,刻苦钻研工笔绘画。这时,厂里又派孙亚青带上一批青年工人前往苏州檀香扇厂学习取经。取得真经,孙亚青一行成为“王星记”的“苏州派”,在制作杭州檀香扇中成绩喜人。1992年,孙亚青被提拔,担任白纸车间主任,次年她又兼任书画车间主任。身负重任的孙亚青继续为自己加压,依旧为自己充电,1997年,她进入浙江大学学习管理知识,进一步夯实了人生舞台的基座。不要以为孙亚青只会率领工人做扇子,其实,她的目光时常关注着市场的动态。经过两年管理工作的实践,孙亚青提出产、供、销一条龙承包的思路,厂里同意了她的计划。涉足市场仅10个月,已经连续亏损好几年的“王星记”就有了赢利。不久后,已是王星记扇厂党支部书记的孙亚青要求前去“王星记”湖滨门市部当经理。她迅速扩大原有的零售、批发市场,并且新辟外贸业务,创造性地以门市部名义参加全国相关展会,充分了解市场行情。第一笔外贸生意来自韩国,他们一次签下了2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当年,湖滨门市部就上缴厂里55万元利润,第二年为60万元,第三年达到68万元,一年又一年书写新纪录。从计划经济时代后期开始在扇子市场上沉寂数年的“王星记”走出了低谷。
1999年初,孙亚青挑起了王星记扇厂常务副厂长的重担,为了企业发展,她大胆地改革了多项传统经营手段。在降低成本、减少开支、拓展市场的思路指导下,这一年销售额前所未有地超过了700万元。
三
如今的“王星记”,全称是“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2000年,这里和各地的众多企业一样,完成了改制的过程。孙亚青,一位从青春年月就迷恋制扇工艺的普通女工,走过了不同寻常的20余年,锤炼为响当当的企业家。现在,她的头衔是董事长、总经理———堂堂的百年老厂掌门人。
在钱塘江边一栋临时的厂房里,打上了“王星记”烙印的各种扇子正在源源不断地发往各地。人们惊喜地发现,“王星记”扇子门类、品种增加了,档次升高了。孙亚青捕捉到了杭州打造女装之都带来的艺术气息和相关商机,及时地设计并推出了与女装相映成趣的时装扇,市场立即给予积极的回应,订单纷至沓来。孙亚青同时感受到现代男士双手的寂寞,特地制作了古色古香的红木扇、乌木扇和紫檀扇,为杭州男人增添了儒雅之气。孙亚青说,自己是为扇子而生的人,“王星记”是她生命的寄托。即将来到的“西博会”,她将再次为老字号高举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