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个子有点矮小,常常抬起头看人说话。如果没有人介绍,人们不会相信眼前这位文弱小巧的江南女子,竟是百年老厂“王星记”的掌门人。她的名字叫孙亚青。这些天,孙亚青很兴奋。她的心随着七艺节的节奏而跳动,因为舞动在观众面前的红绸扇,大多出自“王星记”。
一
今年45岁的孙亚青,身高永远定格在了28年前的青春年代。那时候,她还是个大姑娘,而且,正在杭州市第二中学做着毕业前的种种准备。社会的大舞台上,自己将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孙亚青心里有着单纯的美梦。
当时,王星记扇厂坐落在杭州市繁华的解放路上,这里距孙亚青家和第二中学近在咫尺,小伙伴们的游戏之地也总是选择在厂里的车间,因此有机会观看到女工巧手制扇的场景。以女性的本能,孙亚青爱上了做扇子的行当。
那时的王星记扇厂是开放式的,不仅允许人们进入参观,还将一些简单的活儿交给附近的困难家庭加工。孙亚青家中经济并不拮据,不过,作为大姐的她还是从“王星记”领了一些外加工的活儿回家,带着两个妹妹一块做起了“工作”。中学期间的最后暑假,孙亚青用一个月时间的劳动换得了20元的收入。新学期开始了,孙亚青用勤工俭学所得交了学杂费,还拥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她很高兴。
更让孙亚青高兴的是,每当她去“王星记”交货,那里的老师傅总会惊讶地赞叹道:“这样小的孩子,生活做得真当不简单!”其实,孙亚青那时的加工活儿工艺并不复杂,比如为铁皮扇折面,或者替舞蹈扇粘贴红绸,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这些,孙亚青都不缺,她缺的是一个梦想的成真。孙亚青梦想自己坐在“王星记”的车间里,做着自己喜欢的扇子。
命运垂青到了她的身上。1976年春天来临的时候,18岁的孙亚青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王星记”的工作服。
二
进入“王星记”后,领导安排孙亚青在白纸车间当工人。王星记扇子品种繁多,有代表性的是黑纸扇、白纸扇、檀香扇和绢扇。我们最常见的白纸扇就是由白纸车间的工人生产的,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书画家在这白色的扇面上挥毫泼墨,为小小的扇子增色添辉,成为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大雅之物。孙亚青在这里亲手制作白纸扇,耳边伴着《咱们工人有力量》雄壮有力的旋律,拉开了自己人生舞台的正式序幕。
白纸车间的工人师傅们称孙亚青为“姑娘儿”,他们希望她干一些轻活儿。谁知“姑娘儿”天生一个干活的好手,偏偏抢着最累的事情做。“姑娘儿”还虚心好学,特别爱钻研,制扇技术一天一个样。那时,王星记扇子共有15个大类,孙亚青很快就学会了4大类、各个品种的主要制作工序,比如白纸扇穿面、铁皮扇折面、舞蹈扇拓绸,还有檀香扇拉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