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张小泉”—— 张小泉刀剪总店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一明品种稠。
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
这是著名诗人田汉对张小泉刀剪的赞誉诗篇。如今上海南京路上的张小泉刀剪总店,素以质量好、花色多、品种齐而著名。
“张小泉”原是杭州城名牌剪刀老店,真正张小泉创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663年),至今以有300多年历史,创始人张思家,安徽人,世代以制剪为生。 1663年在杭州市大井巷设炉煅打剪刀,挂牌“张大隆”。他博采众长,选用优质钢材,把好钢镶嵌在剪刀口上煅打,首创了剪刀镶钢煅打工艺;还采用镇江特有的泥砖进行精磨,使剪刀刃口锋利,深受顾客欢迎,生意兴隆。后来,张思家去世,由其子张小泉继承父业,精益求精,使剪刀式样更美,质量更佳。当名气一响,便出现了许多冒名“张大隆剪刀店”,张一气之下,就管改名为“张小泉剪刀店”。又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是大杭州,遇雨避入一家小店,见柜上摆着各式晶亮的剪刀,拿起一把反复欣赏,太监见皇帝喜欢,就买了几把。乾隆回身问店主姓名,张指着招牌说:“招牌上写的就是小人的名字”。乾隆回宫试用后,欢悦地说: “好个张小泉”,就下一道圣旨,要保护这个张小泉。
从此张小泉剪刀店扬名天下,后人仿冒,杭州所有刀剪店几乎都叫张小泉。以后,凡是拜张为师的都可用“张小泉”牌子,但必须加“记”字。于是,各地竞相沿用其名,以招揽生意。当时上海出现了不少张小泉剪刀店,最多时达百余家。
辛亥革命后,杭州一家小泉忠记刀剪店迁来上海,上海市场上用张小队泉牌子的刀剪店日渐增多。
1949年以后,国家对发挥张小泉剪刀特色非常重视,区内张小泉刀剪店达标10家。1956年3月毛泽东主席《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的按语中指出:“提醒你们,手工业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今日的张小泉是1956年公司合营时,由张小泉协批应品种多、规格齐、质量好、售前服务做到菜刀开口、剪刀摇头(齐头),顾客买去即可使用,开展代客修磨服务。自设工场于四平路169号,定制各种刀剪(1973年因故收歇)。1985年修磨工实行定额承包,超额收益部分,企业与修磨工个人三、七分成,推动修磨积极性。1987年,修磨老工人退休后,因后继无人,修磨、刀开口、剪刀摇头等服务项目消失。在经营品种上有所发展,新一代不锈钢刀具、食品刻刀等服务项目消失。发展厂、店协作,以“泉字牌”注册商标,进行定牌监制各种刀剪供应市场。1988年更名为总店,西藏南路153号红光(原王大隆)刀剪店改为张小泉分店,广西北路302号是设门市部。1990年,商店总面积136平方米,职工54人,年销售额815、81万元,利润88、79万元,人均创利1、64万元。1992年销售、利润分别达到1284、83万元、139、80万元。职工55人,人均创利达2、54万元。是国内贸易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