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新商号起店名时,3人的一致意见是希望彼此从此通力协作,使这个在上海滩上新出现的商号发展得比“协祥”更具规模,更显人气,那干脆就给新商号起名“协大祥”吧。
1912年8月18日,“协大祥”正式开业,而开业之初,就挂出“真不二价”的金字招牌,每样商品均实行明码标价,同时开始开架供应,实行了商家对顾客的零距离售货,这着实成了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中的一大新闻。
当然,“真不二价”也好,开架供应也好,这些都不过是形式,接下来“足尺加一,薄利多销”的营销手法尽管也没有脱离形式的范畴,但在我看来,它毫无疑问已经开始逼近了“内容”,也难怪它一经出现,就在同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时棉布零售店都是按尺论价,同样商品的每尺单价大致相同,但因使用的是虚尺,各店标准不一,有的一尺打九五折,有的打九八折,所以顾客剪了布回家一量,往往不足原先买的尺寸,做不成本来想做的衣服。而“协大祥”针对这一弊端,在一开始就用定尺,并且每尺加放一寸,而售价却与同业的虚价相同。这种“足尺加一”的做法,实际上等于比同业便宜十分之一以上,当然深受消费者欢迎了。
一时间“协大祥”可谓名声大噪。“协大祥”在孙琢璋主持下,连年获利。那时在上海滩流行的服装时尚“袍褂呢”,即出自“协大祥”。
正当“协大祥”在孙琢璋的精心经营下声誉日隆之际,“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的诸“祥”竞争大戏,开始在上海滩上拉开帷幕。
抗战爆发,“信大祥”瞒着“协大祥”,盘进南京路大沪银行原址五开间的店面作为第一分店开始营业,渐渐在南京路上崛起。以后又在南京路开出第二分店。见了这阵势,“协大祥”、“宝大祥”焉能甘心,不久也相继立足南京路。
“协大祥”继“宝大祥”在金陵中路盘得状元楼菜馆的房子开设新号后,遂通过关系盘得西藏路“大世界”下面的大利春菜馆门面而开设“协大祥”第二分店。1938年4月在八仙桥附近盘到万顺丰棉布店及隔壁王昌泰烛店,打通为五开间的店面,则为“协大祥”第一分店。
诸“祥”有序或无序的竞争,势必两败俱伤,于是联合的念头开始在他们脑子里萌生。终于,三大“祥”于1941年成立了联谊社,竞争之势暂告“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