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临浦“饭架街”,老底子风景依旧

时间:2010-03-19 11:30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饭架街 临浦老街 小上海

老城记忆

临浦的老街纵横交错,如同农家蒸菜用的毛竹饭架,因此又叫“饭架街”。百余年的岁月变迁中,“饭架街”依然充满着活力,不少当地人都爱去那淘淘商场里买不到的好宝贝。

美丽的西施、整洁的道路、繁华的工业经济……似乎成了临浦的代名词。然而,别忘了在这个千年古镇里,还有那些代表“老城记忆”的老底子文化和传统。

冬日的午后,追随着历史的步伐,记者走进了临浦一条年代久远的老街,感受老城遗留下来的独特魅力。

10余条巷道拼成“饭架街”

沿着山阴街社区的主干道一直走,眼前便出现了临浦老街。青石板铺路,木结构的房屋。这里像一个大迷宫,街弄相连,巷道互通,一不小心转一个圈圈就找不到出口。记者抬头一看:山阴直街、扇面街、中沙街……每条街弄都标有相应的名字,这样的街弄少说也有10余条。这时,随行的临浦镇政府工作人员笑着说:“你看,这些东西向、南北向交错的街弄交错在一起,像不像一个大饭架?”走远了一瞧,果然是呢!像极了农家大灶头上蒸菜用的毛竹饭架。原来,这10余条街弄巷道拼在一起,就成了临浦老街,而它的别名又叫“饭架街”,十分形象。

临浦老街有多少历史了?据《临浦镇志》记载,明代时,老街就已初步形成;到了清末民初,老街颇具规模,街市林立,商舟往来十分频繁。只可惜到了上世纪60年代,老街的局部店面房开始拆旧建新,致使它的原貌略有破坏,但基本保持着古镇的街市格局。如今的老街,长约2000米,住着千余位临浦居民,大多以老年人为主。

67岁的徐吴英老人和老伴住在山阴直街的一幢50平方米的小木屋里,说起这条老街,她很有感情。“我小的时候,老街里有个大庙,大庙前的广场可是当时临浦最热闹的地方,一到晚上,我们就抓一把梨膏糖,蹲在广场上看皮影戏、木偶戏和绍兴大班。每逢过年,这里有庙会,所前、进化的老百姓都到这里来赶集。”徐老太笑着说。

“小上海”活力再现

有意思的是,临浦老街在旧时还曾被称为“小上海”。善商贾的临浦人曾在这里发展米业、盐业和竹业,使老街一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转运中心。宁波水产、江西瓷器、金华毛猪等土特产,都要经过这里才转运销售;同时,临浦人还在老街开出了米行、酱园行等百余家老字号门店,难怪当地人都说,临浦米店老板打一个“喷嚏”,绍兴的米价都会“感冒”,可见当时,这里的商业繁华之盛。

相比坎山、进化等老街如今的萧条景象,临浦老街依旧充满“活力”。现在,老街仍然店铺林立,家具店、裁缝店、瓷器店、香火店,大大小小的门店不下百余家,往来行人也不间断。闲暇时,孩子们会在街头巷尾踢毽子,打羽毛球;大人们则逛逛街市,淘淘商场里买不到的好东西;还有一些住在镇上的老年人会特意赶到老街的理发店来理个发,他们特别看好老师傅的手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