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时代竞争的利器,知识产权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企业发展开始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生产,科研开发、自主创新成为企业走出国门的新课题。
王致和集团公司海外维权案的胜诉,给企业新一轮的知识产权保护敲响了警钟。中国入世以来,反倾销、关税壁垒逐渐被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关卡所取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如何全面、合理地运用自身优势来维护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版特推出“企业兰台”栏目,通过对企业档案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典型报道,引导企业正确利用档案来维护自身权益,让企业在档案的保护下立于不败之地。
前不久,中华老字号“王致和”海外维权案成为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焦点。德国慕尼黑当地时间2009年4月23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4月23日下午3点),慕尼黑高等法院对王致和诉欧凯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决欧凯公司不得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否则将对欧凯公司处以25万欧元的罚款或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6个月监禁;判决欧凯公司注销其恶意抢注的王致和商标。至此,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这场跨国诉讼终于尘埃落定,以“王致和”商标物归原主的结局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众所周知,无论在哪个国家,法庭在庭审过程中最重视的是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而证据是什么?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的档案资料。表面上看,这次王致和集团公司的海外维权行为是一次依托于法律的知识产权案件,一方面,它侵犯了我国老字号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它使得我们的国有企业蒙受了经济损失。然而,深入到这次案件审理过程中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不仅是一次经济性的法律案件,更是一次比拼证据的档案大战。近日,记者专门走访了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对其海外维权案中档案举证工作一探究竟。
王致和集团公司董事会秘书陈尤太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他告诉记者,2006年7月,王致和集团公司拟在海外三十多个国家进行商标注册时,发现“王致和”商标在德国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公司所抢注。后来经调查了解到,该公司在德国注册,是柏林的一个主要经营中国商品的超市。欧凯公司于2005年11月21日向德国商标专利局申请注册“王致和”商标,其申请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与王致和集团公司产品使用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一模一样,而其注册之前并没有与王致和集团公司进行任何沟通。
“王致和”是民族品牌,不能让这一老字号在国外落入他人之手!王致和集团公司领导层在获悉商标在德国被抢注后,迅速作出反应,委托由中方、德方资深律师共同组成的律师团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收集有关证据,于德国当地时间2007年1月25日向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递交了起诉书,并于2007年1月26日被法院正式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