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老字号一改散沙格局,成立了武汉老字号联谊会,抱团出击,扎堆特色街经营。
昨日,37家老字号参与了联谊会。据市商业总会人士蒋久经介绍,据调查,解放后武汉有142家老字号企业,目前仅存43家,但只有十几家在正常经营。
老字号没落原因多
老字号“没落”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市场自然淘汰的,比如布店、铜器店等逐步淡出人们视野;也有拆迁造成的,比如,中山大道黄石路到大智路路段,就有老通城、北京布店、宝华洗染三家老字号被拆走。
此外,还有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汪玉霞改制后,有4家企业租这块“金字”招牌做小生意。大中华酒楼,被外地老板收购,但未从事经营活动。
幸存老字号最缺钱
目前“幸存”的老字号发展也是举步维艰。昨日,曾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的长生堂也来了,该公司总经理代芙蓉很苦恼,主要是缺钱。“因没有固定房产,银行不肯借一分钱。”
政府扶持是一剂良药
商业总会人士称,老字号作为企业,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拨款,然而,政府有力的扶持,是老字号发展的一剂良药。
据了解,北京、天津等地都设立老字号发展基金,专门有二三千万元用于扶持老字号发展。去年,武汉商业总会与政协代表曾提议,老字号企业可否把招牌作为无形资产,向银行抵押贷款,目前还未成行。
该联谊会人士透露,打算将老字号集中到一条商业街上,扎堆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