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五芳斋没有工厂、没有设备,也没有工业化生产经验,只能“借鸡下蛋”,租赁武汉肉联厂闲置的厂房、设备生产。但到2005年,武汉肉联厂改制,改做冷冻链,租赁的设备被拆了。“当时,我们寻遍整个武汉,仍找不到速冻设备和合适的加工场地。”张永利说。
生死存亡时刻,张永利决定来一场革命,“‘增值扩股’,对市场经济而言是很简单的事,但我们的股东都是原来国企的老员工,以前都是从企业领钱,现在却让他们拿钱投入企业,难度很大。”张永利反复做工作,最终,50多名股东共筹集了100多万元。
救命钱拿到了,五芳斋新增一条现代化生产工艺线,为了省钱,没有找安装工程队,而是自己动手干。“五芳斋有个优良传统:凡遇到事,领导带头,包括木工、电工、司机等在内的全体员工共同商量,除非实在做不了的事,一般不请外面的人。”张永利说。
2009年,五芳斋再次投资1000余万元,扩建食品加工基地,拥有了自己的厂房。五芳斋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经济效益以年2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其间,五芳斋被重新评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如果只咬着餐饮不放,会跟很多老字号一样走向死亡”,革新的同时,张永利强调,五芳斋做的是民族食品,保持着老字号的民族味儿。这一点,与时下如雨后春笋般的蛋糕店有着本质区别。
“虽然我们的规模目前不是很大,但令我骄傲的是,全国汤圆一线品牌有很多,五芳斋却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步。”张永利说,如今,五芳斋不仅解决了150多名员工的就业问题,每年还能为国家上缴两三百万元税收,还让五芳斋这个老字号成了城市的一张新名片,传承了老百姓的美好记忆,这令他很欣慰。
员工子女学费报销
打造武汉“海底捞”
“员工为企业创造了财富,要把他们当成朋友”,提到如何管理企业时,张永利如是说。
公司有很多规章制度,体现着浓浓的人情味,譬如,员工家中有婚丧喜事,领导会上门庆贺或慰问;员工生病超过一个礼拜,领导会去探望。更令人羡慕的是,五芳斋的员工除办了五险一金,还有商业保险,而且,员工的孩子上学,从幼儿园起到小学、初中、高中,除去择校费用,其余学费五芳斋都报销。这一点,和“海底捞”老板的亲情管理理念不谋而合。“这么做,就是想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采访中,张永利提起一件感人的事情:今年农历正月十一,五芳斋所有产品卖完了,但前期发出去的提货单马上要配送货,一下就是几千箱!张永利只在公司黑板上发了个通知,结果,100多名员工主动加班,从早上6:00一直忙到夜晚两点。连续赶了三天工,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人有怨言,终于度过了这场危机。“我跟五芳斋创始人李金才共事多年,他为企业打拼的精神,他的勤扒苦作、勤俭持家,把富日子当苦日子过,都影响着我”,谈及作为新一代掌门人的特点,张永利谦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