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带来最直接的是经济效益。
一航局研发的“港口工程水下地基原位监测技术”,应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成功地监测出南北导堤的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等数据,这些数据及时而有力地验证了抗软化加固方案的有效性,抗软化方案取得了完全成功,使工程投资节约近4亿元,对工程的安全、优质、提前完工,控制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下无封底砼套箱工艺”利用充水胶囊封水,利用剪力键固定砼套箱,代替了封底砼,每个承台节省封底费用约3.5万元,施工周期平均减少8天;使用预制砼套箱在外侧保护承台表面,每个承台节省承台防腐涂装费1.5万元,节省防腐蚀涂装措施费 8.7元,减少涂装等待时间 28天,并使结构外观质量更高,此项工艺为海湾大桥建设节省5100多万元。
仅这两项创新成果就取得经济效益4.5亿元,真正实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打造一流设备 服务施工生产
一航局现有各类工程船舶227艘,施工机械5198台,多项设备和施工技术填补了多个领域的技术空白,多项成果走在国际研究领域的前沿,多项技术在业内已经耳熟能详。
自2004年始,一航局历时6年研制开发了“青平2号”深水基床抛石整平船,实现了深水条件下基床施工的抛石、整平、检测为一体的机械化作业,成为该技术领域的国际首创。在工程试用中,原工艺整平至少需要2个月,使用整平船只需4天。
新近研发下水的“津平1号”也成为世界最大、国内第一艘用于外海施工的自升平台式深水抛石整平船,推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的关键进展。
一航局自行开发的“海上 GPS 打桩定位系统”获得成功和广泛应用,解决了桩基工程中远距离海上定位和夜间施工等难题,实现了打桩过程记录和监控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全行业推广应用。港口工程地基计算系统是一航局编制的大型计算软件,目前已为全国水运行业各大设计院等单位所采用。
在沉箱预制出运新工艺研究方面,一航局取得突破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目前,半潜驳出运沉箱工艺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大型沉箱出运的主要工艺,使沉箱预制场生产能力从单件重3000 吨提高到8000 吨。超大型沉箱预制拖运安装工艺研究取得突破,在大连香炉礁船坞工程中,最大沉箱总重达到12300吨,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预制沉箱。目前,在大连滨海大道工程中,用做锚碇墩基础的沉箱已达2.6万吨。一航局在大型构件预制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