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碰撞中引发文化思考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佳节赏花灯,是海峡两岸的共同习俗。虎年新春,两岸灯彩“互访”,一盏盏花灯的点亮,象征着两岸同胞共祝祖国繁荣的美好愿望。历经千年流变,两岸花灯制作工艺不断更新换代,尽管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流派,但蕴含其中、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精髓却不曾改变。
两岸灯彩同根同源,元宵张灯的历史都颇为悠久。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代得到发展,明代达到鼎盛。2006年,秦淮灯彩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更有照亮前程之意。台湾灯会自1990年以来已举办了20届,是岛内很有影响的民俗节庆活动。
正在台湾布展的秦淮灯彩大师顾业亮在QQ上对记者说,台湾灯彩近些年不断探索和改进,使其在色彩、用布、创意、光源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尤其是运用高科技元素实现全方位的声光电控技术。而秦淮花灯则以代代相传的灯彩世家为主,更注重传承,与台湾花灯清雅秀丽的风格不同,秦淮花灯色彩明丽喜庆,做工精细,更具视觉冲击力,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是它最大的特色。此次花灯交流,让两岸的灯彩艺人在传统工艺和现代理念之间进行了一次文化碰撞,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虽然在文化积淀上台湾灯彩不及秦淮花灯,但其人性化的运作理念却很值得借鉴。台湾灯会的全民参与度很高,每逢元宵佳节,很多市民都是自己动手制作花灯。借鉴台湾灯会的成功经验,南京夫子庙今年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南京市秦淮风光带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还建军介绍说,春节期间,夫子庙举办了花灯摄影大赛和少儿扎花灯比赛,吸引了大批市民的关注和踊跃报名。春节黄金周期间,有110多万人次前往夫子庙景区游览,大成殿的门票收入同期增长了40%,有台湾灯彩落户的白鹭洲则实现了门票收入的翻番。
喜庆祥和的花灯作为两岸共同的文化载体,传递的是一种情怀,延续的是一种文脉。每个地域都有其各自的文化特征,无论是传统的继承还是思变的创新,凝聚在一盏盏花灯中的是同根同源的、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虽然花灯各有特色,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接通翁贤良的电话时,他正在台湾嘉义的灯会现场忙碌,背景里不时传来彩灯的音乐声。“看到南京的秦淮灯彩,仿佛看到了遥远而古老的家的呼唤,我们都是华夏子孙,我们有同样的文化,我们过同样的元宵。虽然花灯各有特色,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作为台湾花灯协会理事长,他是最早来大陆开展花灯交流的台湾人,白鹭洲公园的动物灯和昆虫灯,就是由他经手组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