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非遗”保护:留住即将消逝的衡阳记忆

时间:2010-06-23 16:14 衡阳晚报 贺正香 点击:我要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喻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而“非遗”传承人则被称为漫漫岁月长河中的“提灯人”,传统文化在他们手中被传承和发扬。我市目前“非遗”的保护情况及传承人的情况如何?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探访。

“非遗”项目最大特点是人在艺在,人亡艺绝,对“非遗”项目的保护重在保护其传承人,他们就像火种一样重要

38个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33位传承人。名单上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都珍藏着一段段尘封的记忆。

日前,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对外发布,谭东波、江中华等代表性传承人榜上有名。

“‘非遗’项目最大特点是人在艺在,人亡艺绝,对‘非遗’项目的保护重在保护其传承人,他们就像火种一样重要。”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这样评价。

33位“传承人”新鲜出炉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喻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而“非遗”传承人则被称为漫漫岁月长河中的“提灯人”,传统文化在他们手中被传承和发扬。我市目前“非遗”的保护情况及传承人的情况如何?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探访。

记者了解到,衡阳市“非遗”项目较多,为摸清家底,保护和挖掘我市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008—2009年间,我市投入100余万元普查经费,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进行了详细搜集。通过全面系统的登记、研究、整理,全市普查项目在民间文学、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生活习俗等16大类别中,共普查收集项目达到了1223项,目前有衡阳湘剧、祁剧、衡山影子戏、衡州花鼓戏等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有衡南七巧龙、祁东渔鼓、常宁瑶族谈笑、耒阳敖山庙会、耒阳蔡伦造纸、杨裕兴面条制作工艺等10个省级“非遗”项目;有石市竹木雕、南岳朝圣、岳北山歌等24个市级“非遗”项目。夏传进、谭东波两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江中华、欧阳新年、王冬林3人被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张少君、邹昆山、刘晓安等33人列入《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单》。

“我市的传统戏剧项目大多具有四五百年历史,在中国戏剧界有一定地位,它们是世世代代衡阳人共同创造的结晶,反映和诠释着衡阳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衡阳湘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谭东波说。

除传统戏剧之外,其他的“非遗”项目也大有来头。如瑶族谈笑,流传常宁、祁阳、新田、桂阳等瑶族聚居的地方,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祁东渔鼓,现有60多个演唱队伍,人数已发展到400多人,并成立了曲艺家协会。

“非遗”保护:留住即将消逝的衡阳记忆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代代相传,才能使我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谭东波说:“通过手把手带徒弟,把艺术传承到人。”他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在着手“翻译”衡阳湘剧声腔,并将整理成书谱,让这些“非遗”长久保存,流传后世。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