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服饰什么时候出现在阳宗的,文献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当地人都认同的说法是,像关索戏一样,由军队带入云南进入阳宗。阳宗的土着民族是彝族,明朝时期,随军队进入云南的外来人比较多,他们在教会当地人先进耕作技术的同时,也把外地的服饰文化带了进来。阳宗人在当时的彝族服饰上加入外来服饰的特点,就成了现在的长衣。阳宗由于地形原因,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古时候的服饰就得以保留下来。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阳宗与外界交流多了,现代服饰涌了进来,传统服饰受到了冲击。现在,年轻人基本不再穿传统服饰,只有60岁以上的人还固守着这个传统。
恰恰也是在和外界的交流中,阳宗的“古装”开始不断受到关注。一直以来,中央和省的相关部门都来阳宗收集服饰去展出,国内外的游客纷纷来到阳宗购买、收藏这种古老的服饰。
“衣服上的每个装饰都得认真做,什么事不干也得一两个月才可以做好一件衣服。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穿了,会做的人也少了。”村中老人对外地人或者游客的好奇目光早已经见惯不怪了。
现在,阳宗服饰面临失传危机的现实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把传统服饰作为农村文艺队的服装,借助阳宗文艺队多、文艺兴盛的优势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保护措施之一。于是,在节庆日里,阳宗人像当年出嫁的新娘一样,盛装打扮,一套套色彩艳丽的衣服随文艺队演出张扬着亮丽的色彩,重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