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流传着至善至孝的典故

时间:2012-02-29 15:37 大众网-齐鲁晚报 点击:我要评论

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西面,几个大土堆中露出片片残瓦,瓦片上的花纹是两千多年前流行的样式。时间的洗礼,让当年恢弘的高墙变成了如今不起眼的土堆。这是春秋时期南武城的城墙,城墙

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西面,几个大土堆中露出片片残瓦,瓦片上的花纹是两千多年前流行的样式。时间的洗礼,让当年恢弘的高墙变成了如今不起眼的土堆。这是春秋时期南武城的城墙,城墙内,宗圣曾子生于斯,长于斯。打开尘封许久的记忆闸门,一些典故传说依旧生动鲜活。

宗圣曾子曾有9座墓

“孔子的学生中有两对父子,曾子与他的父亲曾皙(曾点)就是其中之一,两人死后的墓地相距不过十几米远。”8月8日,平邑县史志办原主任、编审李常松站在曾点墓前,向记者讲述宗圣曾子与其父的安息之地。

在通往曾子山风景区的水泥路旁,父子俩一大一小两座坟茔上草木葳蕤,盛夏的阳光下,两座墓隔路相望。据李常松介绍,按照当时的城市规划,城外就是城中百姓埋葬亲人的地方。曾氏父子的坟墓就像父子俩站在路两边,守望着身后的昔日城池,仿佛城中繁华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这里曾经有9座曾子墓,现在就剩下一座了。”8月8日中午,在曾子山半山腰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60岁的张清林告诉记者,他的祖祖辈辈生活在曾子山脚下,在祖辈相传下来的故事中,这9座墓是一夜之间出现在古城墙外各个地方的,令人感觉非常惊奇。在他印象里,这9个墓有大有小,直到近代还存在。但是到1985年前后,由于不法分子的破坏,其中7个墓被夷为平地。在这些被挖的墓穴里,一些春秋时期的瓦罐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今,仅存的只有曾子父子二人的墓了。

研究曾子文化20多年的李常松告诉记者,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是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颜子、孟子合称“四圣”。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公元627年到1940年间为费县南武城)。据当地村民介绍,在这附近曾经出土过一些陶罐等物品,但是由于近年来盗墓猖獗,已经很难再见到了。这些都可以证明曾子就生活在这里。

在夏日下,南武城村老支书王兰德站在村委大院里,向记者介绍说,现在村民生活的地方,很大一部分还是当年南武城百姓居住的地方,村委所在地就是当年的东城门,村委后不远的地方曾经是曾子学堂,即曾子当年教学的地方。曾子爱好文艺,收了70余名弟子,其中不少弟子也收徒讲学,他的著名弟子乐正子春、单居离、公明仪等还与曾子共同参与了《论语》的编订整理。王兰德说,这个古老的学堂如今还能在田间找到瓦片和遗址。

村里的老者们告诉记者,每年清明和过节,来祭拜曾子的人有很多,曾氏子孙曾组织起来,修缮了曾子父子的坟茔。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