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我国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药号,但最有名的被大家公认的只有“两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庆余堂算一家,广东的陈李济算半家。而现在同仁堂与陈李济的古建筑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换成新造的房子,没有传统特色,只有胡庆余堂保留了下来。
胡庆余堂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开设,始创于一八七四年,地处杭州吴山脚下。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源流中,胡庆余堂以其精湛的制药技艺和独特的人文价值,赢得了“江南药王”之美誉。根据史料记载,胡雪岩原本不是一个专门开药铺子的,他是一个极其著名的典型的官商,当时拥有土地一万亩,白银三千万两,为国内首富,曾经拥有大江南北几十家的钱庄,产业遍及钱庄、当铺、丝绸、茶叶、军火各业。当年,胡雪岩又因资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而以军功赏加市政使衔,从二品文官顶戴红珊瑚。
光绪年间,胡庆余堂的"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人参、虎骨、鹿茸”等传统中成药是清宫后院的常备御药。而清宫也对胡庆余堂的"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赞不绝口,当时慈禧太后曾下令钦赐匾额。所谓“采办务真”,就是原料要精选地道药材,如当归、党参、黄芪必须到陕西进货,杜仲、川贝、黄莲必须入川办理,而人参、虎骨、鹿茸当然要上东北采购。所谓“修制务精”,是指药物制造过程中,必须不惜工本、精工细作、讲究工序、严控质量。
然而胡庆余堂名满天下却得益于另一时机。
据史料记载,光绪六年(1880年),清朝慈禧有一次患上风寒,长病不起。根据《述庵秘录》记载,她“两 颊微赤”,“肝阳上亢”,经御医多方诊脉无效。
后经人保荐胡庆余堂座堂名医薛宝田和仲昴庭二人赴京为慈禧看病。此时的薛宝田已是70岁的老人,头发和胡须都已雪白了。当年八月初六日,薛宝田随内务府大臣、太医院进长春宫。慈禧太后命他把脉,“余起,行至榻前。榻上施黄纱帐,皇太后坐榻中,榻外设小几,几安小枕。皇太后出手放枕上,手盖素帕,惟露诊脉之三部(即寸、关、尺)。余屏息跪,两房太监侍立。余先请右部,次请左部。约两刻许,奏:“圣躬脉息,左寸数,左关强;右寸平,右关弱,两尺不旺。……”(诊毕)退下,仍跪右边。
此事为薛宝田一生中不寻常之旅,他用日记形式把当天记录下来,保存了这段细节。皇太后三日痊愈。从此,胡庆余堂更是荣耀非凡。
是故,胡雪岩被皇家赏穿“黄马褂”,特赐紫禁城骑马。按照清朝惯例,只有乾隆年间的盐商有过戴红顶子的。而戴红顶又穿黄马褂者,历史上却仅有胡雪岩一人,故成为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得到建造胡庆余堂轩敞庭院的用料,相当部分是慈禧太后赏给的建颐和园剩余的名贵木材。整座建筑的梁柱结构坚固,叩之铮铮有声。历经百余年而没有丝毫的损坏与变形。为全国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清代商业建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跨入上有“庆余堂”贴金匾额的石库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