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今雨轩
来今雨轩饭庄位于中山公园内,始建于1915年,轩名为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所定。饭庄吸引了不少名人,鲁迅常来此饮茶,张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缘》诞生在这里。来今雨轩经历了餐馆、茶座、西餐馆、音乐餐厅等承租变迁,于1952年9月19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饭庄中西餐部划归公园管理处经营。来今雨轩现在主营红楼菜和川贵菜肴,以干烧活鱼、冬菜包子最有名。关于“来今雨轩”有一段典故。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一度住在长安,受到唐玄宗赏识,一些人争着和他交往。不料杜甫未能做官,且日益贫困,还生了病,在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只有姓魏的老朋友冒雨来看望他。诗人有感于人情冷暖,写了《秋述》一诗,序曰:“秋,杜子美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饭庄取名“来今雨轩”,寓意相识朋友欢聚一堂。
柳泉居
柳泉居饭店原是明隆庆二年(1568年)开业的无名黄酒馆,其院内有一棵大柳树,树下有一口井,酿出的酒味道醇香,享誉京都。相传明嘉靖皇帝宠信奸臣严嵩,曾说:世上没有杀严嵩的刀、斩他的剑。隆庆皇帝继位后想杀严嵩,但因先皇有不杀之言,只得罢免严嵩官职,给了他一只银饭碗去沿街乞讨。一天,严嵩走到这家黄酒馆,央求掌柜赏他酒喝,掌柜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便说赏酒可以,但要题几个字,严嵩思索后写了“柳泉居”三字。随着历史变迁,柳泉居改为专营北京风味菜肴的餐馆,新中国成立后曾易名“平安食堂”、“永进食堂”,1978年恢复柳泉居老字号。现因拆迁,柳泉居暂保留专营豆包的几家门店。
天福号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山东人刘凤翔经营,因无钱做匾,就买了一块“天福号”旧匾。刘家儿子帮店里煮肘子,一次看锅时睡着了,醒来时肉已煮烂,孩子忙把软烂的肘子放在凉处晾着,可巧被一官员买走,吃后觉得味道很好,第二天又派人来买,味道却远不如前,便要求买头一天那种肘子。此时孩子才说了实话,店主由此改进了制作方法。天福号酱肘子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厚”享誉京城,成为送清宫的贡品。据传,光绪帝的瑾妃以素食为膳,却爱吃天福号酱肘子。天福号在20世纪40年代因社会动荡,濒临倒闭,1949年后在政府扶持下,逐渐兴旺发展。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了他小时候抢吃酱肘子的往事。1959年溥仪特赦后第二天,就骑自行车到西单天福号买酱肘子。“文革”中天福号被迫停业,1979年恢复老字号,现已有多处门店、专柜,其产品还远销深圳、香港。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