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老号肉制品包装华丽却缺少原味(3)

时间:2010-04-12 15:50 北京晚报 点击:我要评论

蜜饯炒红果也是送礼佳品,早年商店备有绿色小罐,小罐是黏土烧制的,有四个小耳子,内外挂绿釉。 礼品酱菜用酱菜篓装,酱菜篓是用荆条编的,内外

蜜饯炒红果也是送礼佳品,早年商店备有绿色小罐,小罐是黏土烧制的,有四个小耳子,内外挂绿釉。

礼品酱菜用酱菜篓装,酱菜篓是用荆条编的,内外糊油纸,外观很像小孩儿的毛窝,不洒汤、不漏水。

那时候还有可食用的包装——江米碗儿,这玩意儿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了,夏天用它盛雪花酪,吃雪花酪的同时江米碗儿也就入肚了,也有用江米碗儿盛酸枣面儿和糊涂糕的,糊涂糕是一种用山里红熬制的带核儿小食品。

早年的商品用麻经儿捆扎,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了纸绳,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纸绳取代了麻经儿。另外,早年的马莲是广泛应用的捆扎物,包粽子离不开马莲,买油饼、焦圈儿、油箅子用马莲拴在一起,买鲜鱼也用马莲拴捆,以前田头地边和城市庭院都有种马莲的,可惜这种绿色包装品在北京已经消失多年,现在塑料绳和胶带完全取代了纸绳,但愿有朝一日马莲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生活中。

老北京的生活历来以节约为本,各种包装品一旦进入家庭,绝不任意丢弃。早年许多家庭的包袱皮儿和围裙都是空面口袋改的;用完的糕点匣会被邻居要走,这样他送礼时就省了一笔匣子钱;蜜饯罐和酱菜篓事后都是调料容器;各种包装纸更是舍不得扔,因为当年各个家庭天天要笼火,笼火离不开废纸。

塑料袋的开始较多使用大约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那时每个塑料袋还收二分钱。二分钱相当于一两粮票的价值,在当年这二分钱等于自行车的一次存车费,也正是因为收了这二分钱,当年很少有人任意丢弃塑料袋,攒到一定数量认真将其清洗一遍,以便重复使用。后来,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这二分钱给抹了,顾客在任何商业单位购货都能免费使用塑料袋,从此没有人再清洗塑料袋了,塑料袋的丢弃现象也严重起来,不但地上有塑料袋,就连房上、树上都是塑料袋,真是到了不治理不行的时候了。

近年来许多老字号的肉食品,大力提高包装档次,外观极其华丽,经过抽真空的包装,尽管延长了保质期,但是所有肉食经过这种包装程序,失去了原有的肉味,不管它挂着多么老的字号和招牌,只有华丽的外表和高昂的收费,原味却少了。

当年二分钱就能牵动主妇们的心,今天塑料袋恢复收费,并且适当提价是个好办法。早年间那些传统的包装器皿,现在真应该重新提倡使用,诸如竹篮、柳条篮子、网兜、书包等,这些东西坚固耐用,不仅避免豪华包装,也更环保不是。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