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老字号,一个厚重神秘的话题;老字号营销,一道亟待破解的课题。2006年11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其中中药类老字号就占了44席。这是老祖宗留给后代的一笔财富,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品牌与市场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药老字号品牌发扬光大,全社会都在关注,业界在不断的探索中负重前行。
“传承有余,创新不足;天天‘站桩’,从不‘出招’;总以为好酒不怕巷子深,却不知落伍于市场经济越来越远。再这样下去,中药老字号一定会被市场淘汰。”日前,在南京医药办公大楼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京同仁堂”)董事长丁峰峻激情飞扬地向医药经济报记者介绍他的“站桩”说。
中药老字号,一个厚重神秘的话题;老字号营销,一道亟待破解的课题。2006年11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其中中药类老字号就占了44席。这是老祖宗留给后代的一笔财富,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品牌与市场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药老字号品牌发扬光大,全社会都在关注,业界在不断的探索中负重前行。
面对中药产业发展这一历史性的命题,南京同仁堂意欲何为?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老字号”应该如何“出招”?
缺产品力还是缺营销力?
中药老字号发展中的最大“软肋”是什么?似乎每一家老字号的掌门人都在费劲地寻找。因此,“品牌诊断”在这些企业里相当吃香。也许是惯性思维,也可能是随大流,老字号企业无一例外地首先会在产品力方面找原因,然后会在品牌老化、观念陈旧、战略调整等方面找差距,将产品力的不足看作是发展中的最大“软肋”。事实果真如此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同仁堂共有118个产品批文,有50余个品种在市场上销售,拥有排石颗粒、乳宁颗粒、羚羊感冒口服液等多个独家知名产品,在中成药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事实上,老字号企业之所以成为老字号,必定都有几个独家的、疗效确切、具有明显品牌与口碑优势的产品,而且在品质与技术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昆明老拨云堂的白云锭、马应龙的麝香痔疮膏、广誉远的龟龄集和定坤丹等等。相比于积弱的营销策划力和执行力,这些老字号的产品力要强大得多。
“老字号企业的潜力是很大的,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市场意识和营销策略。从去年开始,我们突出了市场营销的导向作用,第一次出现了生产跟不上销售的局面。”南京同仁堂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张延辉这样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据张延辉介绍,多年来,南京同仁堂的年销售额都在千万级上徘徊;2006年为1.4亿元,2007年为1.8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