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元”、“内联升”、“荣宝斋”……宣武区70余家老字号门店及特色企业,凭借代代传承的老品牌、老手艺招徕顾客,销售额与去年相比平均增长了近20%,最多的是“瑞蚨祥”,同比竟然增长了79%!据宣武区商务部门统计,这些老字号企业的销售额,目前已近80亿元,约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
上周末,主打老北京特色的大栅栏商业街,再次迎来客流高峰。10多万人次的客流量,让街内的众商家纷纷加派人手、延时打烊。和这里一样,在以文房四宝为特色的琉璃厂、以茶为特色的马连道、以穆斯林风味为特色的牛街,还有以黄金首饰为特色的菜百……处处是客流高涨。
在“内联升”店里,排满了前来定做手工布鞋的顾客。“这儿有老北京的特色,就是冲着这个特色来的,天儿多冷也挡不住。”顾客们的话,道出了老字号的生意经——要想在行业淡季的时候顾客盈门,只能靠“特色”这张金字招牌。
“特色”从何而来?宣武区的许多老字号,拥有自己传承百年的“核心技术”。这正是吸引顾客的“魂”。
就以“内联升”为例,一辈辈老师傅传承下来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现在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您要想感受传统布鞋的舒适与魅力,那就还是亲自到店里定做一双。今年,“内联升”在店内三层开辟出专区,安排老师傅驻守,就为展示绝妙、精细的手工制鞋工艺。顾客争相探奇的同时,自然也拉动了消费。老店的销售额目前已有5000万元,同比增长了13%。
和“内联升”一样,大栅栏、琉璃厂内的几十家老字号,家家都掌握一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绝招。“张一元”的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肄雅堂”的古籍修复技艺、“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及装裱修复技艺、“瑞蚨祥”的中式服装手工制作技艺、“马聚源”的手工制帽技艺、“一得阁”的墨汁制作技艺、“戴月轩”的湖笔制作技艺……,全已跻身国家级或市级“非遗”。
手握这些绝艺的老字号们,纷纷开办“体验馆”、“制作作坊”,把“核心技术”从密室搬到前台,将消费者请进来与老技艺“零距离”接触。靠这一招儿,仅琉璃厂一条街,平均每周都能招徕千余顾客“尝鲜”。
人气旺了、生意红火,许多老字号想乘势做大,却又苦于资金周转不灵。宣武区政府为此拨专款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特色企业鼓励资金等,给融资难的老字号吃“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