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每年“迎进来”、“走出去”的游客络绎不绝。2009年仅南宁市就接待国内游客3071.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05%,接待入境旅游者12.27万人次,旅游总人数达3083.4万人次,同比增长19.88%,创历史新高。利润巨大,竞争激烈,许多“无良”从业者为获利不择手段,导致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消费怪圈。
“烧高香”
烧香拜佛是旅行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近日来,“烧高香”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观音殿”成了“骗财殿”,“济世救人”的道士原来是骗人钱财的幕后黑手,真相着实给原本愉快的出游气氛蒙上了一层阴影。
值得游客期待的是,在3月26日由国家旅游局等6部门召开的“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电话会议之后,广西将制定相关标准,游客以后就可以参照标准来进行文明燃香活动。
“偷梁换柱”
报的明明报的是甲团,上车的时候却被身边同游的人告之这是乙团?其实这就是旅行社内部的“人头买卖”。有些旅行社之间达成了一些不成文的协议,当报团的游客人数太少时,他们就将自己游客按人数“过渡”给另一个旅行团,从中收取“手续费”获利。但是很多游客因为已付了旅费,换团也没影响出游,自认倒霉事情也就过了。
“超低甚至零团费出游”
这是在旅行社之间的价格战进入白恶化阶段时出现的现象。旅行社会做亏本生意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差价从哪补齐?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从与旅行社有协定的购物店,购物店会按进店人数付钱给旅行社;二是带游客去在行程中没有安排的景点,即游客被迫参加一些自费项目,旅行社从中赚取一定利润。
“导游兼职导购”
杨老师跟记者抱怨:“在景区的行程安排得很仓促,走马观花一圈就出来了,但导游总能找出充裕的时间带我们去购物。”这在导游之间已经形成一种潜规则。记者从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朋友那了解到,导游工资不高,收入却不错的秘密就在于:导游将游客们带到固定的购物店购物消费时,店主们按游客消费量给导游高额的“回扣”。定点购物店内的商品定价一般高于市场价,有些成本几元钱的石头,改头换面后就是定价上百上千元的“玉石”。
“老乡骗老乡”
在许多著名的景区,会有一些“精明”的商人、“线人”用“老乡”的名义套近乎“宰客”。出门在外,很多游客对陌生人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对老乡却倍感亲切,那些商人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打起“老乡”的主意。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你来到某景区购物时,就会有人主动上前问你的家乡在哪,然后再告诉你他(她)就是你同乡,住在你家附近哪个地方,然后带你去“不会坑你的地方购物”。高明一点的骗子还会辨别地方口音,跟你说家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