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行业协会牵头筹建上海首个老字号博物馆

时间:2010-03-04 13:25 解放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厂里会唱小热昏的只有张师傅,他最近去世啦!在昨天豫园商城(28.07,-0.92,-3.17%)举行的第四届金秋食品节上,当游客强烈要求那位在老城隍庙食品公司摊位上推销梨膏糖的师傅唱一曲小热昏时,

“厂里会唱‘小热昏’的只有张师傅,他最近去世啦!”在昨天豫园商城(28.07,-0.92,-3.17%)举行的第四届金秋食品节上,当游客强烈要求那位在老城隍庙食品公司摊位上推销梨膏糖的师傅唱一曲“小热昏”时,却得知,被认为旧上海民俗文化之一的“小热昏”,随着最后一位传人的过世,在上海滩已经成为绝唱。

旧时上海卖梨膏糖者,往往手敲小铛锣,唱着即兴编的小调,以吸引路人,这种即兴小调被称为“小热昏”。“小热昏”唱词大多幽默诙谐,不时还充斥着几句令人捧腹的插科打诨,当然有时因随口编排的时事新闻内容荒唐离谱,也会遭来巡警的驱逐或拘押,此时艺人就以上海闲话“哩今朝热昏哉,唱格事体勿作数格”搪塞,“小热昏”由此得名。

20世纪20年代,有一批“扬帮”卖梨膏糖的艺人出现在上海滩,他们手推一辆独轮车,走街串巷,车到人多热闹地方,他们拉起老式皮老虎手风琴,哼着扬州小调推销梨膏糖,成为“小热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旧时,听、唱“小热昏”,买、吃梨膏糖,是沪上一大市民文化景观。如今的滑稽戏和上海说唱,也或多或少受到过“小热昏”的影响。

“小热昏”绝唱上海滩,令人惋惜。不难看到,一些老字号企业的老厂房、老设备、老店招、老用具、老工艺以及像“小热昏”这样的老字号“非物质遗产”正在逐步被历史淘汰。比如,曾经在那个时代风行一时的露香园顾绣、王星记象牙真泥金花扇工艺,等等,如今都已成明日黄花。尽管这些“老古董”与现代社会脱节,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该被抛弃。上海社科院商业经济研究中心朱连庆说,众多老字号见证了上海的历史沿革,见证了上海开埠以来工商业的全面繁荣,是上海近现代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上海老字号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玉玲表示,老字号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老厂房、老设备、老店招、老用具、老工艺等即便在现代社会已经“落伍”,但它们烙着那个时代的时尚、创新元素,还有“童叟无欺、诚信兴商”等理念,直到今天都是珍贵的商业文化。据悉,目前行业协会正牵头在位于南汇惠南镇的“豪布斯卡生活港”筹建沪上首个老字号博物馆,协会呼吁全社会对拯救上海老字号文化多一份热忱。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