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句诗出资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表述的正是元宵节中的浪漫与温馨。原来,过去元宵节还是一个中国的"情人节",在封建社会,平时难得出门的年轻女子可以在这一天外出赏灯、游玩,这给互相倾慕的男女青年创造了见面的机会。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繁复多变以及快节奏,要体验这种元宵的滋味恐怕已经很难了。随着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味"一点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现代化的闹元宵方式。
民俗专家聊元宵节传统活动
关于元宵节,有许许多多的说法。广西民族大学民俗学专家陈金文教授介绍,元宵节,又名灯节,关于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元宵节源于我国正月上旬的祭祀传统,汉武帝在正月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灯火彻夜不息,后来将这一天定于正月十五,渐渐演化为灯节;一说元宵节的起源与佛教有关,以为灯节源于汉明帝时,当时佛教传入中国,西域一些国家正月十五做燃灯法会纪念佛祖的习俗也传入中国,渐渐演化为灯节。
这些年来,元宵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吃元宵与看灯,在古代元宵节的内容要丰富的多。譬如,在明代元宵节,妇女身着白绫,结伴夜游,名为"走桥",又称"走百病",说元宵节走一走没有腰腿病。又有"摸门钉"的习俗,即人们到城门偷摸门钉,以祈子嗣。更有多种游戏,如敲太平鼓、跳百索、耍大头娃娃、猜谜语,等等。
据悉,元宵节是我国农耕文化的体现,正月十五是首个月圆之日,也被称为"上元节"。每到这天,人们都要祭拜月神祈求丰收,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
现今元宵节活动呈现多元化
记者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元宵节风俗发生变迁,已经失去了许多旧有的功能,也呈现了更多元化的发展。
南宁市民在元宵节这一天可谓丰富多彩,一些市民去寺庙烧香拜佛、有年轻人热衷狂欢、 "宅男宅女"在网上过元宵节,剩有烟火的赶紧燃放,甚至工作压力大的一些上班族干脆不过元宵节。
陈金文分析,像许多传统节日一样,许多传统已经开始慢慢褪去。目前,人们过元宵节的方式呈多元化,首先与当前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关,社会环境宽松,大家在生活方式上有了自主的权力与选择的自由,一些年青人在过节时完全有权选择一些另类的方式,显示自己的个性。
人们过元宵节的方式呈多元化也与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有关,在现代社会里娱乐方式多元,人们既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活获得身心娱乐与精神满足,也可以通过现代化传媒获得身心娱乐与精神满足。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讲求效率与效益,也有人在生活中把节日给省略了,对此,陈金文呼吁,大家还是要协调好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尽量让生活中多些乐趣,并且要传承好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要让中国的传统节日慢慢失去"中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