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北枕长江,南襟太湖,西眺南京,东望上海,是长江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江阴自古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素有“江尾海头”、“澄江福地”、“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是著名的江防要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
江阴建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影响。众多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体现江阴城市个性和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江阴市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衡量实力,文化展现魅力。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江阴市委、市政府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把江阴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为目标,强势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此,江阴市认真执行国家《城市规划法》和《文物保护法》等法规,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江阴秉承整体保护原则和原址保护思路,组织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紫线规划》、《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江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江阴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办法》、《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政府规章的制定和实施;按照“疏散、修缮、改善”的原则,保护和修缮历史文化街区,加强了对长泾镇、青阳镇、顾山镇以及徐霞客镇湖塘里、北渚两古村落等古迹、遗址的保护和修复。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抢救性保护。2008年,江阴市公布了首批共7大类5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名录,2009年又公布了第二批共37项市级非遗名录。其中,江南丝竹、致和堂膏滋药、段龙、鱼蓝虾鼓舞、茶花担舞5个项目被列入江苏省级非遗名录,21个项目入选无锡市首批非遗名录。在此基础上,该市又积极启动了申报国家级非遗工作,出台《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扎实推动江阴非遗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