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国家,用药的习惯也不尽相同,要打入别人的市场,就要投其所好。同仁堂经过调研,对部分中成药的剂型进行了改进,将其出口到特定的国家。以前,国内销售的牛黄清心丸多采用每盒10丸、每丸3克的大包装,外国人不习惯这种大药丸。同仁堂将其剂型改为小水丸,将其出口到韩国市场,销量比大丸要好得多。
文化营销给品牌加分
同仁堂是国内企业中少有的百年老店。340年的厚重积淀,供奉御药的精细品质,代代相传的诚信口碑,共同铸就“同仁堂”的金字招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同仁堂的海外之旅增添了更多卖点。
几年前,电视剧《大宅门》轰动一时。尽管故事里的药店名为“百草厅”,但人们都知道它说的就是同仁堂。这部大戏使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企业文化,以及“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经营理念广为传颂。与此同时,中药“君臣佐使”的配伍之法,“治标必先治本”的行医原则也得到了极大普及,对同仁堂品牌乃至中药的整体形象而言,《大宅门》都起到了无形地提升作用。此后热播的《大清药王》同样给同仁堂美美地做了一回广告。
近来汉学风行,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府办起了孔子学院。进入孔子学院就读的外国人大多认同中国文化,他们也最有希望理解和接受中医药。瞅准这一结合点,同仁堂在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的支持下,于2008年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携手,联合办学。同仁堂经常派专家到孔子学院授课,将博大深精的中医药知识带给新加坡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当地人的解理和支持,培养和发现潜在客户。同仁堂在新加坡的三家药店也向孔子学院的师生开放,让他们前来了解中药的药性、药效,体验名店、名医、名药的魅力,并向他们发放了VIP卡。眼下,新加坡孔子学院的许多师生成了同仁堂的常客,他们还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向当地人传播中医药文化,为同仁堂招徕了更多顾客。
在马来西亚,同仁堂与合作伙伴举办了“同仁堂之夜”,这一活动吸引了当地政界、商界、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轰动一时,被称为“同仁堂在马来西亚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同仁堂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也大大提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文化营销方面,资源丰富的同仁堂还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