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公私合营,由添成等17家糕点店组成的鼓浪屿食品厂正式成立,1958年,林朱达担任第一代传承人,并设计了鼓浪屿馅饼12个一盒的盒装形式……上世纪80年代,拿着‘购饼批条’来买鼓浪屿馅饼还只能限量供应……”作为鼓浪屿馅饼的第五代传承人,曾华山给记者讲述起了鼓浪屿馅饼的发展故事。
在位于前埔中二路838号的鼓浪屿食品厂一楼的这个“体验式”博物馆里,不仅陈列着介绍鼓浪屿馅饼发展脉络的幕墙,还有还原鼓浪屿上馅饼店原貌的“街道”,以及供参观者体验的“DIY”室。曾华山说,未来,这里将向学校和游客开放,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鼓浪屿馅饼。
和鼓浪屿馅饼一样,通过不断创新赋予老字号新生命的,还有惠和集团的石雕产品。
位于吕岭路忠仑公园东北园区,占地1.2万平方米的惠和石文化园是一个集合石雕艺术展示、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旅游休闲与教育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也是国内首家石文化旅游景点。今年下半年,惠和石文化园获批国家3A景区,成为企业布局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载体。
厦门惠和集团品牌运营中心经理卢永福告诉记者,敏锐的文创产业“嗅觉”,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秘诀。如今,在集团董事长李雅华的带领下,惠和将石文化产业提升到了新的文化创意高度,建立起了海峡两岸石文化产业创意园,通过厦门惠和石文化园的平台和窗口,汇聚两岸资本,吸引两岸人才。
“老字号发展到一定时期,由于市场环境、需求的变化,必然面临转型升级,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在福建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彭一万看来,老字号不仅得有卓越的技术,还得兼具艺术性,即便是个小吃摊也得讲究摆设的精美和食物的色香形,同时,也要善于总结经营管理的经验,提升商业文化水平,“做到技术性、艺术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才能推动老字号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