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中山南路熙南里街区,中华老字号“李顺昌洋服公司”坐落在显眼的位置,20平方左右的店里,一边是沙发茶几,一边的衣柜里陈列着西服样衣。
30多年前,魏启荣还是李顺昌的小裁缝,现在已是董事长。“西装衣领,在箱子里压了三十年,拿出来一抖,依然不变形,这是真实发生的事。”聊起李顺昌的历史,魏启荣如数家珍。作为南京老牌裁缝店,李顺昌创立至今已整整百年。在民国时,连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孙科、李宗仁等达官贵人,都指定要在李顺昌做衣服。
周六,有三三两两进来张望一下的客人。上午10点钟,魏启荣接待一对来试西服的父女。父亲过大寿,女儿给他定制一身西服。今天来试穿样衣,衣服一上身,处处挺刮。“看看,是不是四平八稳?” 魏启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老爷子嫌袖子短了,魏启荣耐心解释:“老人家,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流行这种款式,衬衫要漏一截袖口出来。年轻人袖口在手腕上一寸,老年人留八分。”
“还能改大一些吗?冬天要加毛衣,怕到时候穿不上。”魏启荣蹲下身来,在衣服各处插上一个个别针,爽快答应返工时修改。“要重做吗?”记者问。魏启荣自豪地指指布料块间的缝隙,“李顺昌的西服,每一道缝之间,都特地多缝进了一些布料。就算过了十年二十年,不管你是胖了瘦了,我们都可以改。”
“现在裁缝这个行当不好做,我们只能一靠技术,二靠态度。能多留住一个客人,就是成功。”魏启荣感慨地说。魏启荣学徒的时候,是1977年。当时,他下乡插队回来,被分配进李顺昌当技工,新街口的李顺昌老店门面有1000多平方米,前店后厂,员工有一百多人。况且是商业局下属的国企,铁饭碗,很体面。
三十年前,是裁缝行当的“黄金时代”。作为南京人信赖的老字号,李顺昌就更加风光了。魏启荣回忆,当时,社会上一般职工的月工资也就三十多块钱。李顺昌的薪酬实行计件制,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工资能拿到五六十块钱一个月,而一个熟练的老裁缝师傅,能拿到一百多块钱。那时候,李顺昌的一套西服可不便宜,要五六十元。来定制西服的,一般都是知识分子、出国人员、机关干部。因为供不应求,夏天的衣服,冬天就要去定;冬天的衣服,夏天就要去定。尽管预定周期长达半年,仍然有大批市民前来排队购买,几十位裁缝师傅整天不停赶工。
李顺昌的衣服到底好在哪里?魏启荣拎出几件西服摊开在桌上,指给记者看内衬里,因为始终坚持传统工艺,即使是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仍坚持手工缝制,这些一针一针缝出来的暗线,将里外两层布料紧紧贴合,直到布料穿破了,整套衣服都不会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