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边的厢房里走出一位老年妇女,经过交流,我得知她叫罗霞,其丈夫谷传琳是谷家第六代了。她嫁过来到现在,已经在这老屋里住了54个年头。她指给我看压在玻璃板下的谷家全家福。
等我从罗霞的厢房出来,发现老屋的中堂里已经坐了两个人。一位是老汉,一位是头发银白的老妪。一聊才知道,老汉是“谷同春”第三代掌门人谷冠镛的孙 子谷传经,今年68岁了。谷传经说,这谷宅有105年历史了,记得爷爷还在时,经常坐在中堂的石鼓上,说他13岁时谷家建造了这座宅院,如果爷爷还在,今 年就有118岁,以此推断,这宅院就有105岁了。
说起“谷同春”酱园,谷传经走到天井的角落里,搬开杂物,掀开塑料布遮盖着的一块石板。青石板上,“谷同春”三个阳文大字赫然在目。老祖宗留给他们 的老字号石碑一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见证“谷同春”酱园历史的谷宅已是百岁老人了,如今“老人”迟暮,摇摇欲坠了,唯有谷家子孙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
兴盛一时 传承四代
从谷传经的介绍和《梧埏春秋》一书的记载中,我了解了“谷同春”酱园的历史变迁。“谷同春”酱园创办人谷洪澜(1835-1932),出生于原梧埏区桐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虽读书不多,但天性聪慧,好学好问,善于思考。
旧时梧田周围的村庄皆为水网地带,农民在农闲季节或早晚空隙,都到河里网捕鱼虾,一部分村民甚至以捕鱼为生,他们将捕得的鱼虾在梧田街上贩卖,又以卖得的钱从梧田街上换取大米、酱油、酒醋等生活必需品。
谷洪澜细心观察之下,发现梧田农家喜吃鱼虾,对酱醋需求甚殷,于是萌发经营酱醋的念头。他把自家多余的稻谷,以家酿方式,酿造了酒醋,挑到梧田街出 卖。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谷洪澜摸索出做生意的经验,尝到经商的甜头,便在梧田街租赁房子,开设了一爿店铺,销售酱油、米醋,兼粜大米,起名为“谷同 春”。谷传经说,创办“谷同春”时,谷洪澜正值青年,充满了创业的热情。
谷洪澜经商讲求信誉,生意日渐兴隆,酱醋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趋雄厚,至民国时期,“谷同春”酱园已成为温州城内外颇有名气的酱园。谷洪 澜也由一个普通农民成为一个颇具名气的工商业家,受到了政府的赏识。1914年,谷洪澜80寿辰时,永嘉县政府赠予“杖朝光园”匾额一块。1931年,谷 洪澜提前庆贺百岁大寿,永嘉县政府又赠“期颐衍庆”金字匾一块,以示褒嘉。可见当时“谷同春”在当地的影响力。
1917年,谷洪澜向浙江省盐务署提出申请,要求把“谷同春”酱园变为官办。因为官办酱园不但有官方发的照牌,而且可以从官府得到食盐等原料的分配 供应,有利“谷同春”进一步打开市场。颇费了一番周折,1917年年底,省盐务署终于发给一块烙有“浙江盐务署”火印的黑底金字照牌。谷洪澜视这块照牌为 “宝物”,平时妥善珍藏,只有在春节时才挂在店堂中,显示一番。“谷同春”变成官办后,生产规模日益扩大,酱油落地缸从10多只增加到20来只,还酿造出 质量好、深受欢迎的“味母”酱油和名牌产品“谷同春顶醋”,同时酿造老酒,每年消耗约两百余担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