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海南非遗魅力:祭祀仪式斋戏是滋养琼剧的沃土(2)

时间:2010-06-23 12:16 海南日报 黄晶 点击:我要评论

老古舞表现黎族人民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狩猎、捕鱼人类繁衍以及祭祀祖先亡灵的内容,舞蹈诙谐有趣,观赏性强。 老古舞承载着黎族原始农耕社会祭祀

“老古舞”表现黎族人民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狩猎”、“捕鱼”人类繁衍以及祭祀祖先亡灵的内容,舞蹈诙谐有趣,观赏性强。

“老古舞”承载着黎族原始农耕社会祭祀的礼仪,传递着黎族非常重要的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信息,舞蹈内涵丰富,对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白沙泥片制陶:4000年前的原始技艺

黎族泥片制陶技艺被认为是我国早期制陶技艺的活化石,是研究早期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因受机械化生产器具的冲击,手工制作的陶器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地位。目前,仅在交通不便的偏僻黎村——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高架村委会坡北村尚有7名传承人。

海南考古出土文物就有新石器早期的手制夹沙粗陶。由此推测,黎族人民的手工制陶工艺至少在4000年以上。

宋代赵汝适《诸蕃志·海南条》云:“按《隋志》谓:(黎族)人性轻悍……以土为釜。”泥片贴筑法制陶出现在泥条盘筑法制陶之前,历史更为久远,是史前文化的孑遗。

黎族传统泥片制陶技艺,在中原地区已经罕见,但长期以来依然保存在边远的黎族地区,是人类学、民族学和制陶史研究的重要证物。
澄迈木雕:巧夺天工的花瑰艺术

花瑰艺术,是海南民间对木雕神像、偶像、人物像等艺术的俗称。

花瑰艺术利用沉木,树根、木化石为原料,以手工雕塑神像、木偶像、人物像、自然物像、抽象图像、装饰图像等等,它承载着人类历史、宗数历史、民俗信仰的许多重要信息,有历史研究价值。

老艺人相传,花瑰艺术,源于宋代佛、道教的传入。考古调查发现,宋代澄迈县白石岭建有道观,美榔村建有佛教双石塔、老城建有佛数石塔,各寺庙石塔都要立佛、道教的神像。于是催生了雕刻神像的花瑰艺术。

宋代,澄迈县的白石岭有早期的道观,祭祀万天大王和雷公神,道教南宗五世祖白玉蟾就曾在这里生活。至清代佛、道教的庙会更盛,从年初至年终,几乎月月都有。被祭祀的神甚多,也是花瑰艺术的最兴盛时期。

花瑰艺术雕刻的神像、偶像、人像与历史人物和人类信仰息息相关,体现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造诣,对研究人类历史、民俗史、宗教史都有价值,同时在民俗信仰祭祀、木偶戏娱乐、居家装饰中都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实用价值。

临高渔歌:汉代唱响的渔歌

一首经典的旋律《西沙,可爱的家乡》传唱不衰,谁曾想到,它却改编自临高渔民口头传唱千百年的渔歌……

渔歌是渔民的口头文学创作。汉代开始就有来自内地的渔民迁入今之临高县(汉时儋郡属地),以捕鱼为生。宋代临高的渔业已相当发达。渔民习惯住在海边,成年的未婚男女有集中居住的习俗,聚居的地方称为“男子馆”“女子馆”,天高月明之夜,他(她)们集中到沙滩上斗歌,“渔歌唱晚”的歌声此起彼落。渔民出海,渔歌也随着在海上飘荡。渔场、村场处处都是赛歌场。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