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海南非遗魅力:祭祀仪式斋戏是滋养琼剧的沃土

时间:2010-06-23 12:16 海南日报 黄晶 点击:我要评论

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那里,我们可以追寻到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发展的独特轨迹。可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之魂。

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那里,我们可以追寻到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发展的独特轨迹。可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之魂。

前不久,我省又有6个项目正式入围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推荐项目名单,至此,海南已先后有3批共2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入选项目中,临高的临高渔歌、白沙的老古舞、海口的海南斋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澄迈的木雕、白沙的陶器烧制技艺、琼海的南海航道更路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扩展项目)。

新入围的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怎样的魅力与价值?海南周刊特为读者一一予以展示与介绍。

海南斋戏:滋养琼剧的沃土

直到现在,海南人看琼剧还说“看斋”,这所谓的“斋”就是海南斋戏。

海南斋戏是祭祀仪式性戏曲,类似我国北方的傩戏,素有“北有傩戏,南有斋戏”之说,其源于民间的祭祀仪式。

早期的祭祀仪式只是简单的舞蹈和念唱咒文,海南民间称为“做斋”。随着外地戏曲剧种的传入,祭祀仪式吸收了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营养,发展成为斋戏。

斋戏是海南戏曲的初生形态,海南最大的地方剧种琼剧脱胎于斋戏,斋戏至迟在明代已产生,至今已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

据了解,海南斋戏有班社、有艺员、有剧目、有音乐、有表演程式,自成系统、风格独特。斋戏保留了宋元以来我国戏曲的遗音,对研究我国戏曲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斋戏是民俗活动的产物,观赏性强,还是联络琼籍华侨的精神纽带,它融会了海南民间故事、歌谣、民间戏曲、音乐、杂技、工艺等艺术元素,成为保存海南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白沙老古舞:孤寂的原始舞者

老古舞,是黎语“闯坎”的意释,古籍称“告祖先”。源于黎族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祭祀祖先时跳老古舞。如今,“老古舞”已难得一见,仅在偏僻的细水乡黎村尚有遗存,有必要加以保护。

据白沙细水乡老艺人王国球口述:“古”就是很久的意思,老古舞传承到他,大约已有二十代。早期跳老古舞由村老(村中长辈)主持,明代道教传入黎区,改由道公主持。现由熟悉“老古舞”的老艺人“苟之”(领舞者)主持。

参加跳老古舞人数众多,有数十人不等,在宽阔的空旷场地上,以双行形式插门字型竹子,竹子多少根据场地大小而定,多达1200根,每根竹子约高2米,竹子顶上插着点燃的香。同时,还要在场地三处分别倒放4个、6个、12个舂臼,舂臼上置1个装米的瓷碗、1个鸡(鸭)蛋,点燃3根香和放置祭祀灵牌,场地一边用竹木搭建祭台。祭台置米、鸡(鸭)蛋、香烛等。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