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山人与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百年后在家门口,中山人又一次获得了参加世博会的殊荣。为此,这个以博爱著称的城市要把自己的最真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世人。从中山馆这几日的表现来看,21世纪的中山人传承了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继续在上海世博会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中山人的风貌。今天,我们“中山人在世博”栏目选取了两位参与中山世博的参与者,让她们畅谈自己的世博感受。
“非遗”表演前心里没有底
作为一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人员,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凤群的世博之旅主要目的是观看中山三项“非遗”表演的情况,而游览世博园倒是其次。中山的表演取得空前成功,林凤群也从中找到了“非遗”保护的答案。
“我们之前其实心里很没有底,不知道观众对这三个表演会是什么态度。”刚刚从上海返回中山的林凤群说,22日预演时上海下大雨,轮到中山出场时,天气恰好放晴,鹤舞和醉龙一出来就吸引了很多人,“从观众们的反应来看,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林凤群说,很多观众对这种传统的表演兴趣非常浓厚。
由于有了第一天的表现,林凤群对接下来的表演充满了信心,“23日中山馆开馆那天,人特别多,我们的表演也非常成功。”林凤群说,观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由于太精彩了,应世博局的要求,第三天的表演还特意加演了三分钟。
将传统文化从中山带上国际舞台
“如何让这些原生态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更好发展也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林凤群说,世博会后她有了比较明确的想法,“我们应该把这些东西让更多的人了解,从中山带到国际性的舞台上去。”
“‘非遗’不能静态保留下来,而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用现代的手段,结合项目原生态的特点,增加现场感和互动。”林凤群说这会是今后“非遗”保护的一个思路。
“我在世博会上看二十多个场馆,发现大多数馆都是从自己的历史说起,然后再引出现在的成就。”
林凤群认为,这说明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包括中山馆,在‘时光隧道’的尽头,压轴的是两幅巨大的醉龙表演场景。”林凤群说她当时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设计,但是看过之后,感觉很有味道,“这其实是反映出中山的博爱精神是有一种文化源流的,中山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在这些民间文化中有着很深的根基,这也是孙中山先生‘博爱’思想形成的土壤。”
开幕当天忙足16个小时
中山志愿者余丽娜表示,到上海后,她和其他志愿者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开幕当天也成为这几天她最难忘的经历。“由于来宾比较多,迎宾组人手不足,我们所有女志愿者都被抽调去做礼仪小姐了。”丽娜说,由于要保持迎宾队伍整齐一致,大家要通过高跟鞋来调整身高,为了达到平均“海拔”,她穿着一双8厘米高的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