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3日,扬州市公布了首批市级10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出炉,在九大类49项公示项目中,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三大类项目总数达34项,占据该批市级非遗近七成份额。
此次公示的49个项目从67项申报项目中层层筛选而出,与首批入选的104项市级非遗项目相比,本次入选市级非遗项目的数量仅占1/2不到,这说明扬州非遗项目已开始由多向精、由量向质转变。
“民间文学”显示扬州深厚文化底蕴
在首批市级非遗名录中,“民间文学”项目数量多达18个,而此次“民间文学”仍是一大热门。
伍子胥传说、秦王赶山填海传说、黄金坝传说、仙女庙传说……13个百姓熟知的故事和传说,主要涵盖了人物、地名和故事三大主题。其中既有一代文宗阮元廉政、好学的历史故事,又有小白龙勇敢战胜自然的神话传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正如用彩色画笔为千年扬州的人文底蕴勾线着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入选非遗公示的项目中,有不少是谈起扬州就不得不提的名字:史可法、苏东坡……这些史书上记载的人物,缘何变成了传说中的人物?
市非物质遗产办公室秘书长王克介绍,以扬州盐商砌造园林、供养文士、救灾扶贫的故事为例,这些传说虽然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以传说的形式向民间征集,可以更完整地搜集和整理他们的故事,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借鉴意义。
“传统技艺”展示“食在扬州”美誉
有人说“食在扬州”。在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这一点有着明显体现。
记者发现,“传统技艺”类别属人气最高的一类。宝应全藕席烹饪技艺、大仪全牛宴烹饪技艺、新坝河豚烹制技艺、十二圩五香茶干制作技艺……除新入选的9个项目外,此次又追加了6个扩展项目,共计15个项目,大都以饮食为主。申报材料中,一张张精致的菜肴照片在让人惊叹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之余,不得不想起色、香、味俱全的淮扬美食。
据王克介绍,淮扬菜是中华饮食文明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例如,始创于1933年的“共和春”,作为扬州小吃的老字号代表之一,为扬州本地市民乃至各地游客所熟知。而宝应世代相传的“全藕席”,曾被列入《中国名菜谱》和《中国淮扬菜》,其中蕴含的丰富美食文化内涵,无不显示了“食在扬州”的美誉。
“传统医药”为冲刺“国遗”奠基
在49个入选项目中,“传统医药”以仪征“臣”字门儿科中医术、仪征大仪王氏妇科中医术、扬州夏氏喉科中医术等6个项目为代表,被称为此次非遗公示名录中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