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北京宫毯百年前连获世博大奖(2)

时间:2010-04-08 14:24 新华社 点击:我要评论

康玉生介绍,当时从传习所学成出徒后找工作很容易,从宫廷出来的宫毯技师以及从传习所毕业的早期学生在社会上先后创办了继长永、继长恒、兴和、胜

康玉生介绍,当时从传习所学成出徒后找工作很容易,从宫廷出来的“宫毯”技师以及从传习所毕业的早期学生在社会上先后创办了继长永、继长恒、兴和、胜利等比较有规模的“宫毯”作坊。

门派源自喇嘛传艺?

经过传习所阶段,“宫毯”技艺不再是宫廷秘密,“宫毯”人才开始流向民间,北京地毯行业从此在民间发展起来。

关于北京地毯传习所的由来,民间则流传着另外一种传说。据说清咸丰年间,有西藏喇嘛进京,向咸丰进贡了一批藏毯,毯子织工精细,颜色鲜艳。咸丰皇帝非常喜欢,于是下令,要西藏喇嘛在北京传授藏毯技艺。喇嘛便又从西藏带来两名徒弟,在朝廷安排下,在北京南城广安门报国寺设地毯传习所,招集贫寒子弟,教授织制技术。

由于两徒弟所传的织制方法略有不同,而且两人在报国寺出入分东西两门,所以后来的北京地毯制作方法就有“东门法”、“西门法”之分。这则传说在《北平市工商业概况》地毯篇中也有记载。

康玉生也记得,门派之别在后来的北京地毯行业一直存在。地毯从业手艺人被分为三派——东门派、西门派和吉门派。

东门派和西门派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南城派和北城派,前者使用圆刀,多织薄活儿和仿旧活儿;后者使用方刀,多织厚活儿和活头活儿。另外还有一个绥远来的外地师傅,圆刀方刀都使,这被东、西门派所不屑,这个门派徒弟比较少,叫吉门派。

不过,康玉生并不认同喇嘛传艺的说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的地毯研究所曾进行过考证,西藏喇嘛进京进贡藏毯是有不少记载,却没有找到西藏喇嘛进京传艺的根据。” 康玉生表示,“藏毯与北京地毯无论是从风格、做法、图案、配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从配色上看,藏毯大红大黄,而包括北京地毯在内的中原地毯则很讲究颜色调和、适中。”但康玉生也认为,藏毯对“宫毯”技艺的形成肯定有影响。

事实上,北京地毯从辽、金、元时代便开始在皇宫里使用。元代的《大元毡记》记载,元代承宗皇帝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工部奉旨在北京青塔寺为皇宫编织地毯。

到了清代,“宫毯”发展更加兴盛,工部下面成立织染局,专门监督生产“宫毯”等宫中用品。 织染局有专门的画图师、工艺师和一般的编织工匠,通常由画图师画好图案,再交由工艺师和工匠织毯。有时候,织染局还将宫里画图师画好的图案传到青海、西藏或者其他地方,指定各地工匠按照宫廷要求编织地毯,编好后送回皇宫。

宫毯出口曾供不应求

民国后,地毯行业急速发展。据《北平市工商业概况》记载,1916年,北京市的地毯从业者在崇文门外东花市成立了地毯行业商会,其时入会者才70多家。而到了1931年,地毯行业商会会员已增至220多家,从业人员7400人。此时,北京成为中国地毯的重要产区,中国地毯成为重要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