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院里老居民的指引,我绕到了绍兴会馆第二进院,老居民指着西屋对我说:“这就是补树书屋,屋子的结构没有改变,屋顶的瓦还是老瓦呢。好多人来这里照相。”顺着老居民的手指方向,我看到了补树书屋,书屋前居民盖了小房,遮挡住了书屋的前脸,使人无法辨认。我抬头看书屋的屋顶,果然还覆盖着老瓦,如今的补树书屋还在,只是旧貌难觅了。
前门大街30号全聚德烤鸭店门面老墙
在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全聚德烤鸭店的老门面墙入选其中,成为了这次文保单位评选的一个亮点。拥有老门面墙的全聚德烤鸭店在前门大街30号,就是新修的前门大街步行街的东侧,只要沿着前门大街步行街从北口一路南行,在路边就可以看到。
■全聚德烤鸭店老店原在肉市街
全聚德烤鸭店老店原来不在前门大街上,而是在肉市街,这是京城古老的地名之一,因清代、民国,直到60年代这条街里肉铺多而得名肉市。肉市街地理位置极好,就在前门大街东侧,有前门大街里街之称。不仅如此,此街还四通八达,南通鲜鱼口街,再南面有布巷子胡同和果子胡同。1965年,将文宝楼、天泰楼夹道、太顺居夹道并入,统称肉市街。肉市街里因有戏院、饭庄,十分热闹,因而与大栅栏、鲜鱼口同列为北京的繁华街巷。
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初到北京时,在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杨全仁深谙贩鸭之道,因此他的生鸡鸭买卖越做越红火。清同治三年(1864年),他盘下了肉市街一家濒临倒闭的干果店“德聚全”,准备经营烤鸭子和烤炉肉。开业前,杨全仁请了位风水先生看风水,这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后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杨全仁听了风水先生的建议,觉得很好,因为他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而“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做买卖讲究的就是德行。于是,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杨全仁还请来颇有书法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的匾额,并制成金字匾额悬挂于门楣之上。在杨全仁的苦心经营下,全聚德一天天发展,由一个普通的烤炉铺发展成为一个以挂炉烤鸭为特色、兼有各式炒菜的名副其实的餐馆。
■全聚德烤鸭店老门面墙入围市级文保单位是“开创先河”之举
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现保留的老店门面墙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是全聚德历史的见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市级文保单位都是保存完整的古迹,这次全聚德老门面墙入围市级文保单位,是一次创新。据媒体报道:“全聚德烤鸭店老门面墙入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阐述了市委市政府和文物部门对于‘文物’的重新界定,原本文保单位必须是‘保存完好的古建’,这一门槛正在放宽,凡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都将有望成为文物被珍惜。”著名的文博界大腕王世仁、罗哲文、谢辰生在点评全聚德老门面墙时,写下了“此门面保持了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后移位置仍在原店堂范围内,迁移工艺与材料均符合文物保护要求,因此同意申报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么这座门面墙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这么多文博大腕为它投了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