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我们虽然是中药的发源地,名义上是中药大国,但远远不是中药强国。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中药经济任重而道远。但从发展趋势上我们更应该看到,中药发展的空间很大,前景广阔,国际化之路也将越来越宽,我们不仅要做传统医药大国,也必将成为现代中药强国。
携手共建中医药战略地位,捍卫中药大国尊严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数千年来为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传承、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一,完整的中医药医学体系,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找不到比她更完美、更系统的医疗用药理论。第二,我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最大的、具有垄断性的中药生产国。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瑰宝,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文化与经济资源。第三,中医药是我国独具原发性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传统医学回归的潮流方兴未艾,国际植物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环境下,中医药完全有可能发展为我国最大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经济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优势。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医药尤其是中药产业在国际舞台上远远落伍了,远远没有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落后的现状为我们提供了追赶的距离,更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况且中医药本身本就是我们的国粹和优势。面对落后的严峻现实,我们别无选择,惟有收拢五指、形成拳头,携手共建中医药战略地位,奋起直追,为全球市场的份额而战,更为中药大国的尊严而战。
中医和中药是中国药学理论实践的卓越成果.她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她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她是中国人民的,也是世界人民的。中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传统文化结晶的重要部分,应该由全人类共享。如果中医药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去传承,我们将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继承与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是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信中医、用中药"的良好环境;必须加强对传统中医理论和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不断丰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强化经典理论学习和教育,培养更多的真正掌握中医药学真谛的中医药传人,传承中医药衣钵;必须从小抓起,普及传统文化、传统中医药知识,牢固文化根基;必须加大对中药研发的投入。以政府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必须推进科技创新。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研制生产具有"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便"(储存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特点,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要求的现代中药。重点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保护意识,健全保护法规,维护我国中药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利益。全体中药企业应更多地承担宣传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以文化带动产业,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所有有志于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各界人士携手,共同谱写民族中药文化新篇章。
尽药都之责,为振兴祖国中药产业倾微薄之力
安国是中药文化的发祥地,传承了生生不息的中药文化,演绎了绵延厚重的中药历史,成就了"千年药都",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历史上,安国药材加工在国内中药界一枝独秀,"百刀槟榔"、"蝉翼清夏"、"云片鹿茸"、"镑制犀角",被冠名"祁州四绝",闻名中外。安国培育了包括"八大祁药"在内的菊花、沙参、白芷、紫苑等50多种享誉全国的地道药材,以质地纯正、疗效显著而闻名于世,并冠以"祁"字,载入药典。安国是国家级优质中药材种植试验基地和药材优良种苗繁育基地,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中药材之乡"和全国首批无公害产品(中药材)生产示范县。安国药市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沧桑药都,已越千年。药业作为安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而且为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安国药业已深深融入到浩翰文明的中医药文化中。安国药业不仅属于安国,更属于全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药都",我们以弘扬中药文化、振兴民族产业为己任,致力于推进中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举全市之力,建设现代化新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