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国市委书记 吕竹青
安国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贺良
中医药文化渊源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安国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药都。安国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药业发展史。应该说,药都安国对祖国中药文化和药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历史贡献。当前,中医药行业正处于一个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药都安国有责任、有义务同广大医药界精英一道,率先承担起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振兴民族中药产业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
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
分析当前中医药发展形势,有机遇更有压力。主要面临"三大机遇"和"四方面压力"。
"三大机遇":
一是加快发展的机遇。在世界范围内,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全球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多亿美元,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正以70%的年增长率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80%,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全球兴起。
二是政策扶持的机遇。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中药行业的发展业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特别在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是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都为我们发展中药产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政策保障。
三是合资合作的机遇。目前在"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国际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在迅速增大,中药行业正越来越多地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国内大批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展经济规模的新方向,来自烟草、房地产、日化、包括传统西药等行业的大量投资正在流向中药领域。中药产业因最具投资价值而成为国际医药产业投资资本追逐的新热点。资本对中药行业的关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经济环境,活跃的投资行为也为中药产业长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四方面压力":
①理论传承危机。近百年来,随着西学东渐,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资料显示,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我国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竟然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告别中医中药的观点,更是动摇和搞乱了中医药的发展思路,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②种质资源危机。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过渡开发使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我国赛加羚羊、野马、厦门文昌鱼等野生动物几近绝迹,药用动物林麝、黑熊、马鹿等40个种类的资源显著减少,其中麝香资源比50年代减少70%,已影响了近30种动物药材的市场供应;冬虫夏草、川贝母、川黄连等资源破坏严重,素有"十方九草"的野生甘草,蕴含量减少了80%,常用药材人参、三七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在三七主产地云南,近几十年来竟然找不到一株野生三七);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农残污染问题严重等,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③产品创新滞后。不夸张地说,我国中药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靠吃祖宗的老本,创新不多,生产工艺落后,中成药产品外观"粗大黑",剂型多是"丸散膏丹汤"。《本草纲目》收载的剂型近40种,除现代应用的片剂、注射剂、滴丸、胶囊剂除外,其它药物剂型几乎齐备。而今天的药物剂型也只不过40多种,仅比李时珍时代前进了一小步。中药一次用量(质量)常是西药的十几倍或几十倍,服用不便,且煎制费时费功,难以适应现代人类的新需求。
④国际竞争加剧。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重视天然药物的势头越来越强劲。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植物药销售量大幅上升;在日本,汉方制剂每年递增15%以上,日本一家专营中药的厂家"顺天堂"一年的产值相当于我国中药全部的出口量。目前欧州出售的浓缩人参汁或整参,90%来自韩国。在目前的全球中药市场营业额中,中国仅占约3-5%(日本占到80%,韩国占10%),即使加上边贸及食品名义出口的中药,占有率也不过7%。同时,发达国家不惜重金加大对中药的研究,这对我们中药业发展构成了很大挑战,如果不快速开展卓有成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国沦为世界重要市场的"原料药基地"也不是耸人听闻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