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老介福:中国的丝绸之窗

时间:2010-03-19 11:50 腾讯博客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丝绸 中国 老介福

去老凤翔买金银首饰,到邵万生买日用杂货,是租界里中国人的购物习惯。这些当年因躲避战火而纷纷迁入租界的名家老店,不仅繁荣了上海的商业市场,也衍生出了今日众多的百年老店。

创办于1860年的老介福靠近外滩,曾是上海乃至中国的丝绸之窗。

开埠后的半个多世纪,上海已经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商业购物中心。那时,每当外轮一靠岸,老介福的员工就带着做好的夜礼服、睡衣等到船上推销,这些成衣由店里高薪聘用的设计师专为外国人设计,上面绣有各国精美花型的图案。老介福的职工王启皓回忆当年的盛况时说:“外滩当时不是有外国人来上海白相(游玩)吗?他们来了,都是来做绸子(衣服)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我们老介福做都来不及。”

1936年3月,世界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来到上海,下榻在南京路著名的华懋饭店。当时饭店的全部窗帘、床单与沙发套,全是在老介福定做的绣花丝绸织品。卓别林看到后,非常喜欢,于是慕名向老介福定制了几十打真丝衬衫。从未穿过中国真丝衬衣的卓别林在试穿后非常满意,当即倒了两杯酒向老介福的老板表示谢意。当时华懋饭店的全部窗帘、床单与沙发套,全是在老介福定做的绣花丝绸织品。

多年后,王启皓对卓别林的习惯还记忆犹新,他不禁啧啧:“卓别林一件衬衣穿脏了就掼掉了,换一件新的,所以他一来就买50打、60打。”

除了外国人,老介福的主要客源来自中国人。在旗袍和马褂盛行的年代里,上海人做衣服时,肯定会到老介福选料定做。

对于那些喜欢穿绸衣服的老板、外商、白领,老介福是最佳的选择。这里的丝绸制品不仅质量好,1936年,美籍华裔影星黄柳霜在上海逗留期间,特地到老介福做了一件旗袍,并留下了照片,而且花样也独具特色。“我们所有的商品,只有我们一家有。”王启皓自豪地解释,“他穿的衣服我们保证没有重样的”。

为了保持这种独特性,老介福常备的花色品种达四五百种,既有国产高档丝绸,也有从英美日等国进口的呢绒和丝绸。 于是老介福的名声越来越大。

不仅在国内,在世界华人圈也渐有口碑。1936年,美籍华裔影星黄柳霜在上海逗留期间,特地到老介福做了一件旗袍,并留下了照片。

上海市民姚振民回忆,小时候要买东西,买绸缎、丝绸,就会想到老介福。为什么?他们那里的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比如说一个小姐上去买绸缎,服务员会感觉到你是胖的还是瘦的,或者你不胖不瘦;你在挑选花头时,是大团花?还是小花?什么颜色好?服务员会跟你挑,你细挑,他不会来阻拦你。”谈及此事,市民徐令娴也颇有感慨:“我们有一种信任感。他有时介绍给你,最近这批料子很好,这个质地好,那个花样好。我们也靠他们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