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创办于清代的“叶同仁堂”,是一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其生产的“左金丸”等药品,在温州可谓家喻户晓。
然而,自戴育仁接手公司董事长一职后,这家百年药企一步步走向了深渊,一度沦为他的敛财工具。2007年到2010年,戴育仁以高利息为诱饵,卷走不少人的钱财而跑路,涉案金额达5.3亿元。
昨天上午,海鹤药业前董事长戴育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一案在温州中院开庭审理。
百年药企几经转手,沦为敛财工具
戴育仁,男,45岁,初中文化,永嘉县岩头镇四联村人。
公诉机关指控,2007年至2010年4月期间,戴育仁以投资企业、资金周转等名义,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社会上的十多名不特定人员非法集资,总金额4.7亿余元。其中,最多的近1.6亿元,最少的也有350万元。
案发前,戴育仁通过银行转账或以房产、车辆抵债等方式支付利息及部分本金共计5亿余元。
2010年2月,戴育仁大量集资后无法支付本息,后由张福林代为偿还集资款2亿元,并由张福林接管有着巨额债务的海鹤药业、兴瓯医药。同年4月,张福林退出海鹤药业、兴瓯医药,经双方核算,戴育仁欠张福林9026万余元。
在此期间,戴育仁又以5亿元的虚高价格将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转让给叶可为、张君平。后叶可为、张君平替戴育仁偿还了海鹤药业、兴瓯医药的贷款及戴育仁的个人借款。
此后,戴育仁与叶可为、张君平还因投资重庆神农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港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产生纠纷。2011年9月16日至2011年10月9日,戴育仁与张君平分别签订了“应向张君平还款4796万余元及500万元”的协议书;2011年10月,戴育仁与叶可为签订了“应向叶可为还款5.2亿余元”的协议书。
戴育仁将海鹤药业、兴瓯医药转让后,隐瞒资不抵债的资金状况,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继续向4人非法集资6470万元,案发前仅归还90万元。
戴育仁:对涉案金额有异议
庭审现场,面对公诉人询问向他人集资的原因,戴育仁说是为了企业的还贷。
“2008年下半年,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资金链出现问题,之后开始从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借钱,约定利息4分到6分。”戴育仁回忆收购海鹤和兴瓯是在2007年,当时在海鹤投入近2个亿,兴瓯也有1.1亿。
说起投入资金的来源,戴育仁说自己20多岁开始外出赚钱,一直以来做实业,涉及服装、商场、药业、房地产等很多领域。他回忆资金链断裂后,2008年底到2009年初,因为银行不再向其放贷,只好通过抵押资产和变卖资产的方式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