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炎陵县计划新建续建11个重点旅游项目。该县加大对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三部曲”力度,将特色文化与旅游“联姻”发展,通过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产品,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旅游产业的“硬支撑”,使特色文化的“老字号”成为旅游产业的“新名片”。
炎陵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类始祖炎帝安寝于此,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留下光辉足迹,同时,居住着汉、瑶、畲等各族人民,包括占全县总人口70%的客家人。良好的生态,描绘出多彩的特色文化。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特色文化资源,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炎帝文化研究会”为核心,通过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创作和研究,现已拥有“炎帝陵祭典”等四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58项、文物遗存200余处、文物藏品1376件,至今仍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151处(组)、339条、4617字,标语落款的番号达66个。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好以及标语书写时间跨度之长,在全国绝无仅有。
挖掘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弘扬和传承。该县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设施,打造文化传承和展示的载体,修建了炎帝陵配套设施、文体中心、202个“农家书屋”、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了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博物馆、“军魂广场”、“八担坵”纪念广场;修缮和重新布展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等10余处革命旧址及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近20处。
该县还将“舞龙舞狮”、“客家山歌”等特色文化编入各学校的校本教材,让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培育文化传人,发扬传统文化。
通过有效保护、申报,目前“炎帝陵祭典”、“炎陵三人龙”、“炎陵客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功入选国家、省级、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该县还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县”,沔渡镇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