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不舍老字号,皆因人情味

时间:2014-04-14 10:45 南方都市报 点击:我要评论

惠如楼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光绪年,据讲因为这样,它的门匾尤为特别。一般商铺门匾为求吉利、显眼,通常是红色做底,但惠如楼的却是黑色做底。原因是它开业那年1875年适逢同治驾崩,全

惠如楼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光绪年,据讲因为这样,它的门匾尤为特别。一般商铺门匾为求吉利、显眼,通常是红色做底,但惠如楼的却是黑色做底。原因是它开业那年1875年适逢同治驾崩,全国服丧,喜庆的红色不能用,就用了黑色。从前在惠如楼茶楼门口,还挂有这么一副对联:“惠己惠人,素持公道;如亲如故,长暖客情。”上下联首字,拼成的就是“惠如”二字。“惠如”源自其创始人陈惠如,他是经营小食肆起家的。

最初启市的惠如楼,不过是间茶居,后来转为高级一些的茶楼。茶楼真正做旺,是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当时的老板将茶楼从主推茶茗转而主推点心,打出“星期美点”的噱头卖点。也就是,点心口味不断更新,每一个星期品种大换血一次。除此之外,还大打“名厨牌”,每星期在茶楼门口张贴告白:“本星期美点由某某某名师主政”。姑且勿论味道如何,就是这般不断为食客制造期待、创造新鲜感,已经够吸引人了。就这样,惠如楼凭借多元化的消费选择及独特而优质的点心出品,在当时激烈的茶楼竞争中脱颖而出,生意标升,成为一时的行业标杆。当年诸如东如、南如、五如、九如等等的茶楼,便是慕其名而生的了。加上惠如本身,广州的“如”字号曾一度多达十三间,还不是“如”的天下?

然而,在老广州口中的惠如楼竟因为一个贼仔而出名,说来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话说,有一年除夕,老板陈惠如在这天突然收到自南洋寄来的二百银元,署名“林大贵”。陈惠如在南洋并无亲友,因而百思不得其解。奇怪的是,自此年年除夕,都收到这“林大贵”寄来的二百银元。无功不受禄,事出跷蹊,陈惠如把钱退回,并附信要对方说明原委。不久,那神秘人回信了,说“林大贵”非真名,乃“淋大柜”的谐音。陈惠如这才记起一件往事。

八年前一个深夜,惠如楼的伙计起床为第二日的早茶市打点之时,发现一个贼人藏身大橱柜之中。伙计当下包围大柜喊打喊杀,贼仔被吓得不敢出来。有人心生一计,提来一大铜煲滚水,准备滚水淋大柜逼其出来。陈惠如闻声赶来及时喝止,屏退各人之后,好言安抚贼人,请其出来,只见却是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后生仔。细问之下,得知后生因乡下灾荒,到省城投亲不遇又钱银耗尽,饥饿难忍才入来意欲偷食。陈惠如怜其苦况,就此开导一番,并赠五个银元救助。后来,后生到南洋谋生,渐富裕起来,深感陈惠如相救之恩,故借“淋大柜”之名年年寄钱报答。相传,事情传开,人人赞陈惠如宅心仁厚,惠如楼生意也就旺起来啦。

(责任编辑:杨素琴)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