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冠生园(餐饮)
品牌诞生年代:1915年,上海
即使是在94年后,“冠生园”三个字依然随处可见。冠生园的蜂蜜在上海市场占有率高达70%,在中国瓶装蜂蜜市场占有率排第一位。另外“大白兔”奶糖也是其旗下品牌,畅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成为几代人的甜蜜记忆。
1918年,民族资本家冼冠生(原名冼柄生)在上海开了一家自产自销糖果、蜜饯和各类糕点的食品店,店名为“冠生园”。由于冼冠生非常注重广告宣传,所以冠生园在短短几年后就成为上海滩上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它的果子露和牛肉干成了上海时尚青年最喜爱的食品。1928年,冼冠生沿江而下,在南京、武汉、成都、昆明等沿江城市开设了十几家分店。1934年,当年的电影皇后胡蝶为力士香皂拍广告不久后,被冠生园邀请去为其月饼展销会剪彩,并与冠生园特大月饼合影。随后,胡蝶与冠生园特大月饼合影的巨幅广告传遍上海滩,冼冠生也因此成为上海滩的“月饼大王”。到1949年,冠生园在全国各地设分店37家,已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
解放后公私合营,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更名为冠生园食品厂,其原先的分店散落各地,与上海冠生园再无联系。
冠生园集团拥有“冠生园”和“大白兔”两大商标,主要生产和经营大白兔糖果、冠生园蜂制品、华佗十全酒、佛手调味品等上千个品种的产品。年销售额约60亿元。
蝴蝶缝纫机(机械)
品牌诞生年代:1919年,上海
曾经八十年代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就是蝴蝶牌缝纫机。它是一个时代的身影。
1919年,民族资本家沈玉山创建了协昌缝纫机厂,开始生产蝴蝶牌缝纫机。1966年, “蝴蝶”正式成为该厂缝纫机产品的商标,并在全国声名鹊起。上世纪80年代,“蝴蝶”迎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全国有80多家缝纫机制造厂,几百家零件配套厂,而中国缝纫机产量的峰值曾一度达到过1,287万台这个数字。那时,上海市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不过三四十元,一台缝纫机要150元,但只要能分到一张票,人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买下那台刻着金色蝴蝶花纹的黑色缝纫机。但在进入90年末期后,成衣市场风生水起,缝纫机市场也相应没落,很少再有人愿意在家缝制衣服了。上海的家用缝纫机厂难以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