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话文运动的先驱
时间:2010-02-27 14:03
点击:次 我要评论()
赵式铭(公元1873~1942年),字星海,号弢义,大理剑川人,白族,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诗人。
1、移风易俗
赵式铭8岁的时候,父亲在江东村设馆授徒,他随侍在旁,也学了不少东西。3年后,又跟段野史先生学习《礼》、《易》、《春秋》。17岁的时候赴大理应州试,名列第一,人称“龙首”。1894年赴昆明应甲午科试,名列副榜。
应试受挫后,赵式铭赴木河村教书。在教书的同时,他用心读完《史记》、《汉书》、《唐宋诗醇》等书。1895年,康有为联络应考举人“公车上书”。赵式铭看到翻印的奏本,受变法维新思想的感动,立志从事教育,走教育救国的道路。赵式铭与青年学友举办读书会、演讲会、放足会(宣传缠足妇女放足)、运动会等,积极宣传维新变革,振兴中华的主张。1903年,赵式铭再次参加了科考,在经文中引近事来解古训,付考官认为“陶冶新旧,会通古今”,主考官却对他标新立异的做法不予认同,于是赵式铭再一次落榜。
2、主编《白话报》
1906年,赵式铭被丽江知府彭友兰任为师范、中学两校的国文教员,兼《丽江白话报》的主编。《丽江白话报》提倡白话文活动,传播奋发图强的爱国思想,紧密配合全国变革发展的形势,受到人们的欢迎。赵式铭主编《丽江白话报》,比起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提倡白话文的《文学改良刍议》,还要早12年,堪称我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赵式铭以“精愚”(精为“精卫填海”之精,愚为“愚公移山”之愚)为笔名,在《丽江白话报》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如《发刊词》、《论鸦片之害》、《论迷信风水之害》、《劝青年能自费求学》等文章,对封建愚昧的思想及落后的社会现实痛加谴责,起到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当时有人评论他的文章为:“文有电气,读之手颤”。在发刊词中,他把自己比做夜半啼血的子规,力图使处在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转危为安。
赵式铭提倡写“醒世”文章,阐述应当言文一致。他认为:“文章之道,贵俗不贵雅,贵浅不贵浅”,不可“言语是言语,文字是文字,截然分为两道”,要“把言语文字两者合而为一 ”,才能促进文明的大进步。赵式铭为了时间通过文学以补“教育所不及”的主张,写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如他编写了名为《苦越南》的滇戏剧本,谴责了法国侵略越南的暴行,表达我国人民对越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亦向国人提供了邻邦亡国的借鉴。1909年,彭友兰调任永昌,赵式铭跟随前往,创办了滇西第二个民众读物《永昌白话报》。他在发刊词中阐明英国随时准备入侵云南的企图,呼吁同胞们觉醒,把富国强兵的措施意义付诸实施。
(责任编辑:admin)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