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何泽华听说在广德县有一位唱皮影的80岁老人,已经唱不动了,手上有很多皮影和本子,何泽华兴冲冲地跑去想看看,却被老人生硬地拒绝了。“这可是我的命啊,你一个外人,怎么能看!”
“皮影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对于老艺人来说,就是命连着命,卖掉吃饭的行当,就相当于命没了。”何泽华也是皮影人,他太理解老人的心了。
但何泽华不死心,他打听到老人喜欢杯中物,就拎上四瓶好酒再次拜访,从不喝酒的他陪着老人将四瓶酒全灌了下去。趁着酒兴,老人打开了皮影箱,让何泽华过了把眼瘾,可刚一提出收购,老人脸色一变,啪地关上了箱子。
第三次拜访,老人已经躺在了病床上,看着何泽华,老人说:“千万别让这东西没有了。”这一次,老人不仅仅将所有的皮影给了何泽华,更将自己珍藏的13个手抄本全部送给了他。不久后,老人便走了。
2001年的一天下午,何泽华骑着自行车在宁国的山里收皮影,半路上车胎爆了,何泽华扛着自行车在山里跑,多花了6个小时,就着山泉和野果子愣是找到了要找的皮影师傅。
看着何泽华狼狈不堪的样子,皮影师傅着实感动,用最便宜的价格把皮影卖给了他。何泽华怕他反悔,自行车也不要了,扛着100多斤的大箱子,径直走回了家。就这样,何泽华“毁”了三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换来1万多件“有生命的”皮影。
“你这是玩物丧志!”2001年,何泽华放弃了优厚的打工待遇,全身心地进行皮影收藏和制作,家人气得破口大骂。但是何泽华明白,时间对他来说才是最为宝贵的东西,他怕来不及。
“我们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坚持住”
2006年,一位不速之客让何泽华喜出望外。
国内著名雕塑家、中华皮影艺术院院长赵树同找到了何泽华家,看着几大箱子皮影,赵树同震惊了,彻夜难眠。那一次,赵树同在何泽华家呆了三天,两人聊得最多的,便是如何保存这些藏品,如何让古老的皖南皮影戏发扬光大。
临走时,何泽华跟赵树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赵老师,您是在为国家作贡献,我只是在为祖宗挣面子!”
赵树同握着何泽华的手,一字一句地说 :“不,小何,我们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坚持住!”
2010年,为祝贺博物馆开张,赵树同题下一行字:拯救瑰宝。
但是,要挽救一门艺术,靠个人的力量谈何容易。这几年,何泽华全职干收藏,经常入不敷出,只能靠制作皮影出售来填补。
争取政府支持,争取民间力量的投入,才能让皖南皮影戏重新找到生命,何泽华对于皮影戏的未来,看得很清楚。这些年来,他先后为“安徽省博物馆”、“江苏民俗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皮影博物馆”等征集皖南皮影文物七千多件。他还给中国皮影博物馆捐出一套珍贵的清代晚期大件皖南皮影文物。“为这些好东西找一个更适合的家,不仅仅能让自己人看到,还能让外国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