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没有通过高等音乐学府深造的平凡的音乐人,却创作出惊人的音乐作品,震撼着每一个苗族人的 心灵;他虽然没有一部作品能登上大雅殿坛,却在世界苗族同胞的心中扎下深根并广为传唱;他的心目中 装的是自己的勤劳的民族,他的愿望就是振兴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这就是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山人民广播电台原 副台长陶永华先生。
陶永华,他有一个在苗族中响亮的、音乐的苗族名字,“皆胤(Nqaid Yenx)”。皆,名取自苗族芦笙始祖董皆施以之名;胤,则是陶永华之乳名。
1953年6月24日,陶永华出生于云南省马关县中越边境上的一个苗族家庭,5、6岁时,在跟着比自己稍大 些的伙伴到山上放牛时,常常看见他们砍下茅草秸秆做笛子吹,在大山之间回荡。夜晚回到家里,常见到 他的爷爷拿着芦笙吹奏,他总是依偎在爷爷身旁聆听着悠扬的芦笙曲调。每逢春节踩花山,也经常见到穿 着五彩缤纷的苗族姑娘们和小伙子们手拿“土电话”对歌,情意绵绵。这些情景,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播 下了音乐的种子。7岁时,他父亲并让幼小的陶永华拜师学芦笙。读小学时就因笛子、二胡吹拉得好,被 选派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进而被“伯乐识马”。1970年7月,16岁的陶永华被马关县民族歌舞团(文工 队)招收为演员,在歌舞团期间,他自学音乐创作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虚心向音乐老师们学习乐器演奏 技巧,没几年,他就熟练地掌握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6年,陶永华于一个贤惠善良的苗家女喜结良缘,一年后喜得贵子。按苗族的姓名习俗,结婚生子后, 要去向爷爷或者岳父祈求老名。爷爷想来想去,说:你生性聪明伶俐,芦笙吹得好,箫也吹得不错,干脆 把芦笙始祖董皆施以的一个名字用作你的老名,你就叫“皆胤”。希望你能像董皆施以一样,把我们苗家人的这些好玩意传下去。从此,“皆胤”这一名字,就与陶永华的生命和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