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何泽华

时间:2010-03-23 14:32 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作为戏剧,比莎士比亚早了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了2100年。但是今天,皮影戏的各大派别全部面临着行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作为戏剧,比莎士比亚早了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了2100年。但是今天,皮影戏的各大派别全部面临着行将消逝的局面。

  今年1月2日,一家专门收藏和保存皖南皮影戏文物及作品的民间皮影戏博物馆在安徽省宣城市水东镇开放。馆长何泽华是皖南皮影戏第九代唯一传承人,他用多年积蓄约70万元建了这家“皖南皮影博物馆”,收藏了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等时期的皮影万余件。

  开馆快2个月了,这家博物馆现在怎么样了,它能否守卫渐渐消逝的皮影“精灵”?日前,记者走近了何泽华——一位酷爱皮影的普通农民。

  “我们先来说说拯救”

  安徽宣城市水东老街,入口处100米,便是何泽华的“皖南皮影博物馆”。三层小楼,一二层作为展出,三层用来生活。这里,就是20多年来何泽华一直为那十几箱皮影寻找的那个“家”。每天,何泽华平均要接待50多名游客。

  何泽华的祖辈,大都是皮影艺人,到何泽华这一辈,已经是第九代。从小耳濡目染,20岁时,他已能灵活地操纵那跃动的“精灵”。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皮影戏日渐式微。表演者老化严重,后继无人;唱本老化,时间冗长,跟不上时代节奏;观众群体老化,年轻人缺乏兴趣……摆在何泽华面前的种种现实,让他心情沉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安徽乡间的60多个“挑担子”(表演团往往挑着道具下乡演出,四人便能组成一个团),如今仅剩下3个。何泽华组建的“皖南皮影戏剧团”,现在演员只剩4人,最年轻的也已经60多岁!

  每年,何泽华都不得不送走几位皮影老艺人,这让他时常想起大伯父临终时的话:“传到你手里,你千万别让他丢了!”

  “5到10年之内,皖南皮影戏将面临消亡的危险,人们恐怕只能从录像中回忆这份传统的美好了。”何泽华说。

  很多时候,面对记者的采访,对方第一个问题总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是为了传承和繁荣皮影艺术,为国家作贡献吗?”

  “这次,我们先不谈传承和发扬,先来说说拯救好不好?”何泽华淡淡地笑道。

  “这些都是有生命的东西”

  收藏皮影和手抄本,就是留住了皮影的魂,哪怕现在社会渐渐将皮影淡忘,但也许总有一天,会有人想到它、喜欢它,这样收藏就有意义了,也算对得起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手艺,这是何泽华心里最简单的想法。

  从1989年开始,何泽华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各类皮影作品。收藏的酸甜苦辣,何泽华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上一篇:井春霞   下一篇:詹学彦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