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台湾上演

时间:2010-02-22 17:45 文化部 点击:我要评论

2009年11月7日晚,由中华文化联谊会、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县文化局、台中市文化局、台中县文化局和台北

     2009年11月7日晚,由中华文化联谊会、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县文化局、台中市文化局、台中县文化局和台北市国立乐团参与合作举办的“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在台北中山堂拉开序幕。此次演出活动是“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有来自大陆的近150名民间艺人亲自登台献艺。本次演出活动为期10天,共举办5场,将分别在台北市、台北县、台中市和台中县4地巡回举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不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而且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200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表演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项目门类。那些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作为中华民族表演艺术的直接体现,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民族或地区人民的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相沿既久而形成的。它们形式完整、个性鲜明,包含着丰厚的传统习俗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了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广大台湾同胞进行全面广泛地宣传和展示,此次专场演出精心挑选了12个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代表性,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传统音乐、舞蹈项目。其中,昆曲、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呼麦、维吾尔木卡姆、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等7个项目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芦笙舞、藏族山南卓舞、彝族海菜腔等项目已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项目蕴含着广大民众的感情与趣味、理想与愿望,内容广泛,主题丰富,有对日常生活的摹写,有对民族历史和传说的演绎,有对爱情的讴歌,有对丰收、节日的欢庆,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民族、特定地域民众性格气质,同时也展现了中华各民族、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面貌。

   本次演出共有7名国家级传承人和140余名各民族群众演员参加,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只有12岁,他们来自基层农村,绝大部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演出朴实、自然、雄浑,通过艺术形式反映出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民族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