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身着挑花盛装的苗族少女。拍摄于贵阳市花溪区黑石头村。 刘雍摄
贵阳花溪区黑石头村17世纪的苗族挑花上衣背面,上面绣有历史上苗族曾经拥有家园的平面图以及苗王的印章花纹。 卢现艺摄
苗族少女向祖母学习刺绣技艺。刘雍摄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策划、筹备和认真总结“侗族大歌”申遗的成功经验,贵州苗族服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工作已进入倒计时。目前,贵州已向文化部提交申报材料。
对于一个没有文字记录历史的民族,服饰成为苗族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无字天书”,是一部举世无双的“穿在身上的史书”,述说着这个民族发展的悲欢离合。
申遗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阿娜丹是一个苗族女孩,被称为“且兰的百灵鸟”,很多人将其视为贵州继“苗族歌后”阿幼朵之后最优秀的苗族女歌手。每一次外出演出, 阿娜丹总爱穿她的苗族服饰。在她的演出服里,既有父母为其量身定做的传统苗族服饰,也有经过改良后融入诸多现代元素的时尚苗装。
“苗族服饰申遗,这是每一个苗族子孙都希望看到的事。”谈起贵州苗族服饰申遗,阿娜丹无比激动。她说,只要有需要,她愿意为苗族服饰的申遗贡献出个人微薄的力量。
在贵州广大苗族同胞聚居的地区,申遗成为大家争相谈论的话题。许多人像阿娜丹一样,都希望贵州继侗族大歌之后,能将珍贵的苗族服饰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苗族没有文字,因此服饰成为其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为了传承保护好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从2010年开始,贵州省就明确将“贵州苗族服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在认真总结侗族大歌申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谋划、科学安排,明确由贵州省电视台唐亚平工作室负责申遗专题片的拍摄,苗学专家刘雍、杨正文及语言文学专家余未人为主,负责申遗文本撰写。
其实,为了做好贵州苗族服饰申遗的工作,此前十余年间,贵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属于贵州苗族服饰的“苗族蜡染”、“苗族刺绣”、“苗族银饰”、“苗族织锦”已分别于2005年、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近年来,贵州省又积极筹建苗族服饰专题博物馆,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倡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动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