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专家为保护与传承我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招——
引进民间资本 搭建传承平台
本报讯(记者 凌丽 通讯员 邹树元 俞立峰)10日下午,市文广新局在连平县召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我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研究、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提出“撬动民间资本的杠杆”进入非遗保护领域。同时,可将一些非遗项目纳入教育体系,设立专门学科,以确保这些项目后继有人。
研讨会上,忠信花灯的工艺改良和产业化是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将花灯进行技术创新,使之可以折叠,更方便携带与保管;和平县最近两年新挖掘出来的席床生日节也受到了专家们的关注。
据悉,目前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普遍存在缺资金、缺人才两大问题。很多非遗项目由于无经费保障,且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已濒临断层。对此,与会人员提出,除了政府要加大投入外,还要撬动民间资本的杠杆进入非遗保护领域,政府则可制定好相关规划,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专家们还建议,将一些非遗项目纳入教育体系,设立专门学科,避免除了短期培训、讲座外再无好的传承平台,以保障这些项目传承有序,后继有人。
此外,与会人员还提出,应加大对非遗项目的研究,“只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摸清脉络和文化内涵,才能扩大非遗项目的影响力”;要注重对非遗项目的开发,培育传承的土壤。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2005年到2010年,国家、省对我市国家级、省级项目下拨扶持经费190多万元,市级投入50多万元,各县区共投入150多万元。在人员方面,市、县区非遗保护机构总人数为53人,均由文广新局和文化馆人员兼职。
我市已先后公布了三批共计57项市级非遗名录,其中已列入省级非遗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此外,我市还认定和公布了市第一批、第二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5人。今年5月,我市还将连平县“陂头猫头狮舞”等5个项目申报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