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磐安旅游产业的兴起,古老的磐安炼火走上了市场化运作的探索路子。以深泽乡为中心,磐安先后组建了10多支炼火队伍,参与炼火表演和服务的人员约有三四百人。在春节、五一、国庆等旅游旺季,以每场一二万元的出场费到磐安的旅游景区、农家乐聚集村以及永康等邻近县市进行表演,磐安炼火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迎龙虎大旗
如果你来到磐安,千万记得去乡野走走,那里众多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如“高照马”、“叠牌坊”、“迎大旗”和“高姥山七夕节”……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参与其中,其乐融融。磐安吹打包括“四吹”、“先锋”、“铜锣调”等3个项目。“四吹”流行于磐安县深泽乡一带,属丝竹锣鼓乐,因由“锦缠道”、“风入松”、“桂枝香”、“望乡台”4首曲牌组合而得名;“先锋”起源于宋代胡公大帝的祭祀,每年庙会,深泽是方岩庙会的“灵山案”,祭拜的行进队伍前要有8支或16支“先锋”吹奏开道,这种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已发展到36人的队伍,36支“先锋”齐吹,声势浩大;“铜锣调”全县都有分布,主要流传在深泽乡、墨林乡一带,主要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时吹奏,婚庆时也有演奏。
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高照马”是颇有特色的道具舞,凡是闹元宵等重大节庆活动或庙会活动都要参加助兴表演。一般在正月初七、初八开始,到邻村或受邀请的村中去踩街演出,意在庆贺丰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一直演到正月底。
“叠牌坊”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戚继光招募义乌、东阳、磐安等地将士抗倭,曾在磐安玉山地区训练士兵,并建寨防守,尖山至今尚留存有夹溪寨等多处抗倭遗址。后来,一些抗倭士兵回到家乡,把军队中的阵式、格斗、攀登等一整套军事作战技术结合起来,给这一民间艺术锦上添花。
过去,磐安县九和乡每逢旱情出现,村中推选一人到茶场庙真君大帝前求雨许愿。如云雨大通,定迎几把大凉伞报谢。回村后,请民间艺人精心制作。所谓大凉伞,并非遮阳挡雨的凉伞,而是用木条制作成6个长方形的框,再合制成六棱桶状,高1米,围长4.2米。上端再加约0.7米高的亭阁,各棱面用不同颜色的纸裱糊,每棱面框边贴上凿出的“马字”图案花纹,框中画或塑出立体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上下饰以流苏,下方中间一直杠,直杆中栽一横杠。上面的亭阁柱子油漆贴金,翘角挂各色彩球。整把凉伞富有特色,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