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各民族挂在面首上的圈环和坠串

时间:2010-03-23 14:22 中华服装网 点击:我要评论

头饰,多数是顶在头上、插在发上,或是固定在帽上或巾上,一般都不伤及装饰者的肉体本身

头饰,多数是顶在头上、插在发上,或是固定在帽上或巾上,一般都不伤及装饰者的肉体本身。但是,人们并不满足于把装饰品顶在头上或插在发上。在各种面首装饰中,人们还要把装饰品挂在自己的皮肉上。为此,就要在皮肉上穿孔。在人的面首上,最适宜穿孔的首先是耳朵,尤其是耳垂部分;其次,就要轮到鼻子、上唇和下唇了。民族调查材料表明,耳、鼻、唇穿孔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是很普遍的。

皮肉上穿了孔,最适合于垂挂的自然是圈环,但长形的签、捧之类也颇方便。为了丰富装饰的内容,许多坠、串逐渐组成,内容杂多,又大又重。从材料上看,少数民族所用并不限于现代社会中的金银玉钻,而广泛得多,多数是就地取材,并不省力追求名贵。在这些圈、环、签、棒、坠、串的材料中,有用、铜、铁、羽、竹、木、叶、花、草、石、水晶、贝壳、玻珠、骨片、兽爪、鸟爪等,甚至有活蛇或活鱼。

我国的耳饰出现很早,古代还流行过“儋耳”的习俗。《后汉书》卷八十六《西南夷列传》指出.“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异物志》一书对“儋耳”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支,状如鸡肠,累累下垂,至肩。”儋耳的习俗,到现在已经绝迹了。当然,穿耳仍然十分盛行。而穿鼻,也只保留在象珞巴族这样的个别民族中。大约在唐代前后,穿鼻还流行于西南少数民族中间。樊绰《云南志·名类第四》就曾记述说:“穿鼻蛮部落以径尺金环穿鼻人中隔,下垂过颐,若是君长,即以丝绳系其环,使人牵起乃行。其次者以花头金钉两枚,从鼻两边穿,令透出鼻孔中。”这种情形,今天云南的少数民族中已见不到了。

这样一来,中国少数民族中挂在面首上的圈环和坠串基本上也就是耳圈、耳环、耳坠、耳串。其材料除少量金、玉以大量的是银、铜、锡等金属和珊瑚、松石、竹片、本片、竹簪、鲜花、玻璃、料珠、缨穗等。以戴银耳环的居多,且大部分为女性,但部分民族男性也双耳或单耳戴耳坠子。现将稍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耳饰例举于后。

蒙古族男子左耳戴大耳环和小耳坠。

鄂温克族男子戴耳环和耳坠子;女子戴耳环和耳坠子。其耳坠子很有特色,用银链串上珊瑚、松石、玛瑙、珠子等构成,而且一耳戴三串之多。

藏族农区妇女戴耳挂子。耳挂子由银链和其他饰物组成,有宝石、珊瑚、玻璃珠、蜜蜡石等。

门巴族错那地区的男子双耳戴耳饰。门巴族男子的耳饰由珠子结串而成,因此也可说是珠串。

珞巴族是我国在现代仍戴鼻环的唯一少数民族,崩尼部落男女都穿鼻,从十一、二岁便施行,有成年礼的意味。穿鼻时在两边鼻翼上各穿一孔,孔甚大,戴上不大的金属环(一般为铁制成)以作装饰。哈巴族男子戴耳环,他们的耳环其实就是二至三个圆圈;女子耳环很大,几达肩部,除银制铜制耳环外,有的戴有竹管做成的耳环。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