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唐宋时期,随着酿酒业的发展,饮酒成为川人饮食风俗中的重要主题。
听:
伟大诗圣杜甫诗吟:“蜀酒浓无敌”。
唐代诗人张籍感慨:“万里桥边多酒家”。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高歌:“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
看:
四川各地出土的历朝历代的酒具数量巨大,器型万千。
四川各地发掘出的酿酒遗址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另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邛崃)县内有烧房(烤酒作坊),因用料考究,酒曲独树,酿出之酒清澈如镜,浓香甘冽,回味悠长,饮后留香,有的被誉为白酒中之上品,历久不衰。”如文君酒的前身——冷气酒、邛州茅台等。
2011年年初,宜宾喜捷红楼梦村发现了明代中期酿酒作坊——糟坊头遗址。2月7日,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先后派出11名工作人员对该遗址进行发掘。经过76天考古发掘,核心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遗址,目前已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故宫(微博)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对糟坊头遗址进行现场考古、论证,得出结论:该酿酒作坊遗址是四川地区现已出土的要素最全的明代酿酒作坊遗址。
在糟坊头酿酒作坊遗址的出土发掘前,四川已先后发掘出多个酿酒作坊遗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徐光冀介绍说,全兴水井街酒坊遗址所属时期为明代,沱牌泰安作坊则为明清时期,剑南春“天益老号”作坊以清代为主,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相比这些遗址,糟坊头酿酒作坊遗址,体现的酿酒要素最齐全、最丰富。“这一酿酒作坊遗址的出土,将宜宾的白酒酿造历史提前到了明代,向前推了几百年。”徐光冀说,“该作坊保存了较多与酿酒相关的遗迹遗物,明代酿酒作坊要素基本齐全,生产工具种类丰富,瓷器数量多、年代早、品级高,为四川地区其他酒坊遗址所罕见。”
上述考证表明:以宜宾五粮液为鳌头的川酒“五朵金花”的酿造历史源远流长。
川酒最早,川酒最好,这固然归功于远古川人的智慧和勤劳,也得益于天府之国米粮川的富足,更得益于四川是“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这个呈扇面状的“地标核心区”——“中国白酒的金三角”。在这个“中国白酒的金三角”地区,隋唐宋时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陶瓷酒具,是很值得品鉴和研究的。
隋唐宋时期,适应蜀地酒文化发展的需要,邛窑生产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与酒有关的陶瓷器皿。有专门用于酿造的,有专门用于储藏的,有专门用于运输的,有专门用于灌装的,有专门用于饮用的,有专门用于计量的。造型样式之丰富,工艺设计之巧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