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原来补丁重补丁 现在衣服多穿不完

时间:2010-03-03 13:37 南充晚报 点击:我要评论

“ 新中国刚成立那阵子,穿的是土蓝布,或者是土白布衣服,补丁重补丁,现在西装、衬衫、T恤,款式新颖,颜色花哨,想穿啥就买啥。”今年80岁的蒲吉堂老人打开衣柜,看着衣柜里各式各样的衣服,很是感慨。

“ 新中国刚成立那阵子,穿的是土蓝布,或者是土白布衣服,补丁重补丁,现在西装、衬衫、T恤,款式新颖,颜色花哨,想穿啥就买啥。”今年80岁的蒲吉堂老人打开衣柜,看着衣柜里各式各样的衣服,很是感慨。
 
补丁重补丁:土布衣服是自己缝的

在老人的记忆中,新中国刚成立那阵子,人们穿的都是土布衣服,颜色主要为蓝色和白色两种。“当时因为物资缺乏,经济不发达,又提倡艰苦朴素,一件衣服都要穿若干年,衣服上面是补丁重补丁。”蒲吉堂说,当时还流行一种说法,叫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后,人们的穿着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蒲吉堂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时候街头不少人穿起了灰棉袄衣服,特别是土改干部和机关干部,大都是一身灰棉袄打扮,帽子是灰的,衣服裤子也是灰的。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干部,或者是对穿衣比较讲究的市民还穿起了中山装。在蒲吉堂的记忆中,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因为物资极度紧张,这个时候买布还要凭票买。“在这个年代,只能穿得规规矩矩,否则要被扣上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帽子。”蒲吉堂说。

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后,中山装开始在南充“流行”起来,在蒲吉堂的记忆中,当时流行的中山装上面有四个衣兜。“当时我就有一件中山装,还经常在上衣兜里别一支钢笔。”蒲吉堂说,现在不穿可以别钢笔的中山装了,还感觉有些不习惯。

在一些老南充人的记忆中,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女同志还用从苏联进口的花布做衣服,显得较为洋气。从上个世纪70年开始,西装开始在南充出现。蒲吉堂回忆说,当时的西装主要是蓝色和黑色,人们穿的西装有齐口的,也有不齐口的,即背后开个叉。“人们穿上西装后,显得特别精神,也显得特别洋气。”蒲吉堂说,为了“洋盘”一下,当时自己也花了100多元去买了一套质地较好的西装,平时还舍不得穿。

时装流行  买衣服挑花眼

记者在市内一些大型卖场内看到,花花绿绿的各种款式的时装,让前来挑选衣服的市民看花了眼,这些时装款式新颖,价格也不便宜,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物资越来越丰富,以及收入的提高,人们基本上是想穿啥就穿啥,不再受任何约束了。”记者随机抽样时,一市民如是说。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衣服的款式也越来越多,西装、夹克、T恤等各种各样的款式应有尽有,颜色也越来越鲜艳, 人们在穿衣打扮时,也越来越个性化,甚至越来越张扬,人们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走在街头,市民也不会感到吃惊。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